2月6日,随州市整体提升环境、助力支点建设大会举行。市委书记马泽江出席会议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部署要求,切实将全部力量向“整体提升环境”聚拢,将全部工作向“助力支点建设”聚焦,以真抓实干的作风和奋勇争先的姿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贡献更多随州力量。
全市“新春第一会”鲜明提出,随州的出路在环境,未来靠环境,助力支点建设的关键在于整体提升环境。
这一论断极为深刻,切中了随州发展的要害,抓住了随州未来的关键。
一个地方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环境的优劣,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慢。2月5日,全省“新春第一会”已明确,我省整体提升支点建设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要坚定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战略决心。当前,随州依然存在发展基础不牢、产业支撑不够、城市品质不高、特色品牌不响等问题。要想实现争先进位、破局突围,助力支点建设,就必须打一场整体提升环境的攻坚战。
整体提升环境是随州服务全局的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奋勇争先、建成支点、谱写新篇”的使命定位,省委、省政府明确建成支点“两步走”目标路径,要求整体提升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于随州而言,答好“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去做”的必答题,从战略所需、随州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出发,必须持之以恒优环境、奋起直追争进位,切实把“整体提升环境、助力支点建设”作为服务大局全局的首要任务。全市党员干部务必要强化支点意识,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上来,进一步深化对良好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把打造良好发展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障碍,为企业松绑、为创新除障、为公平护航,激活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
整体提升环境是随州争先进位的着力点。区域竞争实际上是环境的大比拼,哪里发展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投资158亿元的中嘉空天科技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落户随州就是最好的例证。要强化争先意识,抓住环境这个“牛鼻子”,将其作为抬升发展标杆的关键抓手,以市场主体期待和需求为导向,推动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绕项目转,以过硬的环境吸引重大项目投资随州,以良好的环境保障重大项目建成达效,使之成为撬动随州未来发展的“支点”。
整体提升环境是随州城市发展的切入点。城市的宜居宜游宜业,都跟环境密切相关。随州要实现“强磁场”聚人、“好生态”留人,就要在生态更宜居、环境更美好、服务更优质、生活更便利上狠下功夫。要增强城市承载力,做强城市功能,做优城市环境,做精城市管理,提升城市能级,实现“人、产、城”融合发展。要深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坚持“面子”“里子”并重,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持续优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整体提升环境是随州回应民声的落脚点。办事效率高不高、服务态度好不好、生活环境优不优、工作作风实不实,老百姓和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要强化为民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事,真正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我们“做的事”、把我们“做的事”变成群众“满意的事”。要聚焦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焦点,下定决心、下大力气予以解决,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各类企业在随州“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舒心”经营。
在整体提升环境这场战役中,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需要全员参与、全域发力。我们要以非常之举,以铁的决心、铁的举措、铁的纪律,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城乡环境,为争先进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良好的发展环境就是吸引力,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
我市“新春第一会”聚焦“整体提升环境、助力支点建设”,提出展现随州担当、助力支点建设的关键在于整体提升环境,抓住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我们要深刻领会整体提升环境的重要意义,将全部力量向“整体提升环境”聚拢,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城乡环境,促推随州经济量质齐升,助力湖北支点建设。
要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发展之“进”。当前的区域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营商环境的大比拼。我们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瞄准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对标先进地区,补齐短板弱项,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来一个整体大提升、大进位。要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十大行动”,积极推动营商环境争先进位。要破“难点”,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降本增效;要畅“堵点”,全力提高政务服务水平;要治“痛点”,全力营造更优法治环境;要聚“焦点”,全力营造公正市场环境;要添“亮点”,全力打造营商金字招牌,积极创建全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通过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提升,吸引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在随州形成集聚效应,释放强大动力,推动随州经济争先进位、跨越赶超。
要以城乡环境之“净”增融合发展之“效”。城乡环境品质关系百姓日常生活,体现政府治理水平,代表城市文明形象。随州要引人、留人、聚人,就必须在提升城乡环境上下功夫,要着力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升品质、彰显特色,让城乡环境更美好、生态更宜居、服务更优质、生活更便利。要健全领导包保区域责任体系,持续开展“清洁家园”行动,通过典型引领、争先创优,造浓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城乡的竞进氛围。要展现城市风貌,推进园林绿化提质,彰显城市文化元素,建立智慧城市治理体系。要规范管理秩序,下大力气整治交通秩序混乱、经营秩序杂乱、治理秩序凌乱的问题,切实让城乡面貌干净整洁、文明有序。要抓好生态环保,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要提升乡村品质,激发广大群众“主人翁”意识,推动“清洁家园”向“美丽家园”升级,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成势见效。
要以干事环境之“好”聚随州发展之“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必须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要提升干部能力本领,通过持续深化干部能力提升行动,进一步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进一步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强化干部教育监管,不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激发“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澎湃动力。
总之,在助力湖北“建成支点”的战略全局中,我们要将“整体提升环境”作为破题的关键抓手,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随州经济争先进位、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通过改善城乡环境,进一步提升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之城,让随州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抓住关键、突破重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整体提升,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
聚焦加快建成支点,我省“新春第一会”明确了重点实施七大战略、整体提升七个能力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我市结合实际找准“七大战略”落地实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作出了提升“七力”的部署,奋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发展。
做大经济总量,提升战略支撑力。发展不够是我们最大的实际。要把各项工作向更高定位对标、各方面行动向更高标准聚焦、各种力量向更高要求集中,以小块头有大格局的志气、小体量有大担当的豪气,敢于补历史欠账,敢于争发展标兵,持续巩固和增强稳中向好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保十争八”,力争到2029年,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
用好科研平台,提升创新策源力。随州拥有专汽、应急、香菇、稻米油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有用武之地。要深入对接省内外科技创新源头,共同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建立随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打造“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随州”的科创飞地。积极引进综合性实用型理工科本科院校,吸引、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科技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随州产业特色鲜明,但也面临特而不强、特而不优等问题,推动特色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是必由之路。要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持续实施“链长”挂帅、“链主”培育、“链创”支撑工程,力争专汽应急、农产品加工、文旅三大主导产业全部突破千亿元。
巩固外贸优势,提升开放辐射力。随州外贸特色优势明显,农产品出口多年稳居全省第一,专汽产业外向度不断提升。要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加快建设随信高速、随荆高速,积极谋划随信高铁、随岳高铁,不断完善公铁联运体系。探索“半散装件出口、国外组装销售”模式,持续深耕“一带一路”市场。对接“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行动,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重塑发展方式,提升生态承载力。随州是府河淮河源头,鄂北重要生态屏障,是湖北长江大保护的前哨。要坚决筑牢美丽湖北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让“绿色颜值”和“金色价值”共生共赢。
擦亮炎帝名片,提升文化影响力。随州炎帝故里、曾侯乙编钟蜚声中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大有可为。要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办好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创建炎帝故里5A景区。深入挖掘炎帝文化、编钟文化内涵,参与打造襄十随历史文化之旅精品线路,加快建设随州旅游“1号”公路,打造全省特色旅游目的地。
促进城乡融合,提升区域协同力。随州地处鄂豫要冲、承启汉襄,城乡收入比较均衡,协同发展有条件、有基础。要积极融入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机制,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加快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以中心城区带动发力、县城农村支撑给力,促进“市区一体、曾随同城、主副互促、园区提能、城乡融合”,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提升“七力”是随州登高望远、永攀高峰的重要领域所在。要坚持“七力”并举、“七力”并发,推动全市发展能级、发展速度、发展质效、发展后劲整体提升,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蓄势赋能、贡献力量!
今年是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之年,也是支点建设“整体提升”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提出“单项工作走前列、整体工作争进位”,奋力推动经济总量五年冲刺2000亿元。
这是动员令,也是冲锋号。全市“新春第一会”已经明确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全市上下必须增强拼的思想意识、抢的精神状态、实的工作作风,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努力,用实干笃行将“起势”转化为“定势”“胜势”。
走前列,争进位,首先要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先行一步的深度。随州底子差,经济体量小,部分干部产生“小富即安”心态,滋生“小步慢走”惰性,形成“小成则满”定势,工作按部就班,缺乏比学赶超和争创一流的劲头和勇气。这恰恰是我们冲刺2000亿元的“拦路石”“阻拦索”,这种思想的侵蚀和危害,不容小觑。省委要求我们强化支点意识、争先意识,抬升发展标杆。我们必须主动加压奋进,敢于与好的比、与快的赛、与强的竞,体现小块头有大格局的志气、小体量有大担当的豪气。
走前列,争进位,重点是提升能力。全省“新春第一会”要求强化能力意识,练就善作善成的硬本领。“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我们要想走前列、争进位,是需要足够能力为底气的,练就干事创业的“几把刷子”。要持续深化干部能力提升行动,狠抓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干事中长本事、在历练中变老练,真正使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得到弥补。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励引导干部不断学习、实践、提高,使自己的认识和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步伐、跟上事业发展。要从严从实抓好干部政治监督、选任监督、日常监督,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走前列,争进位,关键要真抓实干。当前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先进发达地区的发展实践启示我们成绩都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要把握“进”的基调、增强“拼”的意识、激扬“抢”的状态、展现“进”的作为,激扬不甘落后的志气、奋勇争先的勇气、争创一流的豪气,把“干”字落到实处。要抬升标杆、赶超图强,让人人肩上都有“使使劲能挑动”的担子,个个头上都有“跳起来摸得着”的目标,确保工作走在前列。要力拼首季“开门红”,把劲头铆得足一些,统筹开展政策资金争取、市场信心提振、产业转型升级等攻坚行动,产生叠加效应,全力以赴推动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开门好”。
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走前列,争进位,更加需要我们激发“拼出来、抢出来、干出来”的精神状态,用新的奋斗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来源:随州日报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随州市委书记马泽江:聚力优环境 全力争进位 在全省支点建设中展现随州担当
水产部门如何围绕“绿色崛起”目标,担当起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重任?市水产局党组书记张才保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通过加...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吴文谨14日下午和15日,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咸宁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和代表小组会议,审议政府工作...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市委五届五次全...
要抢抓黄金发展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133”高质量区域和产业规划布局,抓牢抓好抓实发展第一要务,着力...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哲报道:24日至2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2019年一季度全市项目建设暨经济形势分析视频会议。要在补...
咸宁日报报特约评论员发展是解决咸宁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思维和办法来解决。要抢抓5G发展风口和政...
市委主要领导在政协咸宁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式上强调, “咸宁的差距在特色、潜力在特色、希望在特色”,引人深思、...
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月5日在咸宁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王远鹤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
2019——跑出发展速度奠定坚实基础2019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崇阳县坚定不移推动三大攻坚战...
“我们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把全体代表凝聚的共识变为全县人民的实际行动,奋力推动通山高质量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