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省内新闻 >> 正文

十堰的她,把故事讲到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来源:十堰发布 时间:2025-04-18 14:34
“作为一名基层环保志愿者
我们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
带动身边人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让更多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并参与到守水护水节水行动中来”
4月17日下午
丹江口市“小水滴”环保志愿者袁慧
在国新办举行的
“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
分享了十堰市
“守护绿水青山 共建美丽中国”的做法


作为基层的一名环保志愿者,从小生长在丹江口库区边上的袁慧,对汉江有着特殊的感情。2022年底,袁慧加入丹江口市环保志愿者行列,成为了“小水滴”志愿者的一员,她化身库岸线上的“移动监测站”,每周雷打不动地开展巡河,捡拾白色垃圾,向居民游客宣讲守水护水节水知识等活动。面对违规垂钓者,她总能用“鱼群是生态晴雨表”的比喻耐心劝导。据统计,袁慧累计参与各类志愿服务达300余次,先后荣获2023年“十堰市百名优秀生态环保志愿者”和2024年“十堰市优秀志愿者”等称号。



在做好守水护水本职工作的同时,袁慧十分注重创新传播方式来让“护水故事”走出库区。2023年,袁慧通过直播镜头向北京观众展示水源地群众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责任与担当;在全国志愿服务培训班上,传播小水滴的“钉钉子精神”,让更多人看到环保志愿者的努力。她分享“小水滴”的“钉钉子精神”让更多人看到基层志愿者的执着。



此次国新办见面会,她用“小水滴”汇聚成河的故事,让中外记者感受到中国民间环保力量的蓬勃生机。“既紧张又荣幸,既兴奋又自豪。”谈及参会感受,袁慧坦言这场高规格对话带来全新视野。与各地环保先锋的交流,让她更深刻理解“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分量。


“今后,我们将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以‘小水滴’汇江成河的团结,滴水穿石的韧劲,全民动员、人人参与,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小水滴’志愿者更大的贡献。”袁慧坚定地说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
十堰人以“守井人”的担当
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的护水网
让丹江口水库的水质
常年稳定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
107项指标达直饮标准
累计为北方输送超700亿立方米清水

丹江口库区风光美如画 丹江口市委宣传部供图

01


制度筑基:从“责任田”到“全民网”

志愿者在丹江口库区进行清漂作业。通讯员 陆一 杨宗志 摄


民间“河长”护河忙 十堰日报社记者 张启龙 摄


十堰将守水护水上升为城市使命,构建起“四级河长+志愿护水”的双重体系。全市2489条河流配备“河湖管家”,河长制获国务院激励;同步成立“小水滴”志愿服务三级组织(总队、大队、小队),5950名志愿者分段包干库岸线,每月13日定为“守水护水日”,实现“网格化”巡查清理。为激励全民参与,十堰推出医疗、教育等11项奖励措施,评选“最美守井人”,让护水成为风尚。

02


志愿力量:滴水成海,代代相传

蒋德新(右一)在汉江上清理漂浮物。十堰市委宣传部供图


袁慧手中的垃圾钳和宣传单,是十堰16.2万名“小水滴”志愿者的缩影。他们开展五大行动——宣传宣讲、清漂净岸、巡河护河、植绿护绿、文明观察,累计组织活动8.3万场次,清理垃圾、劝阻污染,让“无污水、无塑料”成为库区生活常态。64岁的蒋德新,从上交渔船的“捕鱼人”变身护水先锋,带动千余人加入;教师凌祖宏将环保课融入校园,7岁女孩刘玉瑶写下“守护汉江”的作文,见证“小手拉大手”的传承力量。

03


转型攻坚:舍小利,谋长远

水库漂菜园 净水又创收 十堰日报社记者 张建波 摄


河流加装“滤芯” 持续净化水质 十堰日报社记者 张启龙 摄


为保水质,十堰壮士断腕:关闭转产561家规上企业,清理网箱18.2万只、库汊围网21.9万亩,5万渔民弃渔转产。库区移民后代深知,每人肩负着300多位北方人的饮水安全,“守水是天大的事”。

04


科技赋能:清水背后的智慧守护

肖安山在工作中。十堰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在茅箭区茅塔河,河长陆海军用脱氮沟防控面源污染,安装监控设备实时盯水质;郧阳清漂队队长肖安山操控机械臂精准打捞,传授年轻人“清漂技术”。十堰还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补植水芹菜修复生态,以“科技+人力”筑牢屏障。

05


区域协同:共饮一江水,同护一脉清

2023年12月9日,京堰两地联合发起成立京堰环保志愿联盟。十堰市委书记黄剑雄为北京与十堰共10支环保志愿服务队代表授旗。


十堰深化京鄂豫陕协作,成立环保志愿联盟,邀请北京志愿者探访水源地。北京绿色啄木鸟团队宣讲十堰护水故事,推动节水意识北上南下,形成“供水区”与“受水区”的情感共鸣。


从丹江口到京津冀
每一滴北上的清水
都是十堰人用丹心浇筑的承诺
袁慧说:“我们愿做永不干涸的‘小水滴’
代代守护这口‘北方水井’。”
在这里
绿水青山不仅是生态画卷
更是320万“守井人”写给未来的情书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H5 | 《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下一篇: 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外贸中小企业开拓新市场,样品在海外被“抢空”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