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省内新闻 >> 正文

量变到质变,武汉久久为功抓创新 ——大城奋进·武汉转型观察③

来源:大武汉客户端 时间:2025-07-25 14:38

创新不是一时之策,既需要时不我待,更需要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

从“稻米造血”到空芯光纤,从芯片突破到机器人产业集聚,一项项“慢功夫”赢得新突破。

面对技术迭代的风口浪尖,武汉坚持“锚定方向、久久为功”,以时间换空间、以定力换突破。

7月24日,九峰山实验室,研究员吴畅刚走出洁净室,顾不上吃饭,又投入会议。

由他们团队牵头研发的全国首个100nm氮化镓流片PDK平台,发布仅4个月,已吸引30多家企业合作。

这背后,是把开发周期压缩至1个月的加速度——白天实验、深夜演算,泡面当正餐,公式写满黑板。拼的是技术,更是定力。

自2021年成立之初,九峰山实验室就聚焦化合物半导体研究,目前实验室已聚集30多家创新企业,企业总估值超百亿,全球合作伙伴达570家。这是一条从0到1、从“冷门”到“热带雨林”的产业演进路径。

创新不是一次“闪击战”。技术从萌芽到落地,模式从试水到成熟,每一步都需要时间沉淀。光谷持续发布的“瞪羚精选”“潜力之星”名单,就是对长期主义的最好注解。

作为全国瞪羚培育先行者,光谷目前已培育1800多家瞪羚企业,诞生26家上市公司、8家独角兽。以系统性“选育链”——发现遴选、精准培育、资源链接的服务体系,构建出持续不断的创新供给。

政策亦在不断筑牢底座。武汉接连出台机器人、研发型企业培育等政策,将资源聚焦核心方向,鼓励企业反复迭代、不断打磨,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锚定目标、耐住寂寞,更多“技术突破”真正转化为“产业动能”,城市创新生生不息。

技术的潮流奔涌向前,跟跑者随时可能被甩出赛道,只有领跑者,才能定义方向。

不久前,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巴塞罗那展会上,一根中空的光纤吸引了全球目光——这根细如发丝、由长飞公司研发的空芯光纤,以全球最低衰减速度、大幅降低传输时延,直指AI时代智算网络的核心需求。

这不是偶然的惊艳亮相,而是一次水到渠成的沉潜积累。这一次,中国企业第一次站在下一代光通信赛道的最前沿。

“争第一也好,守第一也好,关键是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长飞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一语道破创新定力的关键——从“受制于人”的技术追随者,到“标准制定”的赛道引领者,靠的是一代代技术人对“久久为功”的笃信不疑。

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链条上深耕数十年,长飞从最初连一颗螺丝钉都依赖进口,到如今掌握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全部关键技术,主导或参与起草的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超300项,一根光纤里,藏着无数中国技术人的“韧”。

这份韧劲,让长飞在空芯光纤领域早早布局“商用一代、储备一代、预研一代”,率先完成全球首个800G空芯光纤现网试验,迈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一步。

在“无人区”里开道,不止长飞一家,一批在汉企业,在各自赛道加速破圈。

东风公司在“新三电”转型中占得先机,打造国内首个全栈自研的马赫电混系统,热效率全球领先;

烽火通信攻克耐辐照光纤光缆关键技术,为航天、核电等前沿场景提供高稳定“通信生命线”;

中信科移动前瞻布局6G架构,加快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

华工科技则在激光与光芯片领域持续突破,自主打造国产化高端制造装备,向“卡脖子”环节发起冲锋……

创新不是一日之功。真正引领赛道的企业,从来不是靠一两项“炫技”,而是在周期中坚守、在起伏中投入、在趋势中引航。

当前,武汉正处于“十五五”战略规划窗口期,也是向“创新高地”迈进的关键期。企业实践启示,转型不只是成果的展示,更是对未来路径的主动选择;抓创新,不只是提振当下,更在于布局未来。

20年前,杨代常卖掉洋房和汽车,辞掉工作,从美国回到武汉。过去20年,他只做一件事,就是从稻米中提取人白蛋白,这被形象地称为“稻米造血”。听起来,这似乎是天方夜谭,就连公司总经理都在中途没了信心,辞职了。

20年磨一剑,杨代常终成功,“稻米造血”新药近日获批上市,全球首创。

唯有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才能竞逐未来。一粒米的造血传奇背后,是科研团队甘心“板凳坐得十年冷”,也是一座城市对科技创新的耐心培育。

武汉泛洲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汽车传动系统精密零部件领域30年,已是行业“隐形冠军”。两年前,公司决定向人形机器人领域转型。困难必定重重,但公司总经理代群直言,“现在不布局,未来连赛道都挤不进”。

望远山而力行。今天的未来产业,就是明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决胜竞争的支柱产业。但培育未来产业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种一棵树”的长期耕耘——要有种子的土壤,也要有花开的等待。

无惧风浪,不怕梗阻,才能满怀信心奔未来。享有“天空之城”美誉的武汉,正以另一种方式重构城市空间——千米以下的低空,成为经济增长的“新蓝海”。

人形机器人不断拓宽应用边界,武汉串联起鄂州、黄石等五城,东西绵延150公里,“机器人谷”蔚然成型。

全球化合物半导体创新灯塔也在武汉点亮。过去两年,长飞先进、先导稀材等百亿级项目相继启动,占地10平方公里的九峰山科技园拔地而起。武汉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

转型创新之路从无坦途,不舍微末、不弃寸功,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唯有凭借闯劲儿和韧劲儿,才能跑好转型创新的接力赛,将创新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长江日报记者汪甦 张维纳 覃柳玮 海报:制图张莉)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 十堰龙韵村:易迁安置点变幸福风景区
下一篇: 老街的“逆生长”密码 ——嘉鱼县背街小巷改造启示录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