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省内新闻 >> 正文

华工科技:把红色基因变成科技突围“源代码”

来源:长江云新闻 时间:2025-07-25 14:41

在湖北的科研热土上,有一群特殊的“追光者”,他们埋首实验室,把党史里的奋斗故事转化成实验室的攻坚方案,让党建的“红色基因”成为破解技术难题的 “核心代码”。

01

7月炎夏,武汉的暑气正盛,华工科技中央研究院的中试基地里,机器持续运转的声响混着闷热的空气,却丝毫没冲淡团队的专注——研发主管苏国雄带领的队伍正围着工业智能系统连轴忙碌,连额角的汗珠都顾不上擦。他们的目标是让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来一次“跨越式升级”。

这支队伍有个特别的标签:60%都是党员。一百多天里,他们早把办公室“搬”进了车间,算法优化时的思维碰撞、系统调试时的反复校验,每天的测试报告上都印着党员先锋的攻坚足迹。“一定要不断去迭代知识库,我们得跑得比市场变化更快!” 苏国雄抹了把汗,话语里透着股不服输的劲,这股在高温里更显坚韧的拼劲,正是党员先锋岗的“标配”。

02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像这样的党员先锋队,在华工科技还有很多,企业的“光立方”党建工作法,就是这个硬核“车头”。

作为“中国激光第一股”,华工科技党委结合激光“最准的尺、最快的刀、最亮的光”三大特性,提炼出“光立方”党建工作法:以组织为基石,以制度为纲目,打造“最准的尺”;以党员为先锋,以人才为引擎,打造“最亮的光”;以创新为核心,以开放为支点,打造“最快的刀”。

为此,华工科技积极行动,组建了跨部门党员先锋队,成立中央研究院,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组成跨领域协作的攻坚小组。在技术壁垒面前,总能看到党员冲锋在前的身影,党旗始终在攻坚一线飘扬。这些举措帮助企业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术,创下70多项“中国第一”。

“把党员、青年骨干拧成一股绳,在攻坚里处成‘战友’,理想信念自然就同频了。” 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张勤告诉记者,“我们不仅要成为科技制造领域里校准方向的‘精准标尺’,更要做突破壁垒的‘利刃尖刀’!”

03

科研就像是在登山,面对前方的不确定性,这群先锋也时常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他们的“党史微课堂”设置线上闯关赛、红色拆书会等沉浸式的学习方式,激励团队勇攀科研高峰。

“读《地球的红飘带》时,总会想起红军四渡赤水的智慧、翻越雪山的坚韧。” 苏国雄说,每次遇到困难,这些红色故事就像“充电宝”,瞬间让人灌满能量。

如今的华工科技,140名员工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40%都是冲锋在研发一线的青年骨干,“入党热”正在青年科技人才中悄然升温。张勤说:“千辛万苦不怕,千方百计要想,千锤百炼敢受,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也是我们破解一切难题的‘源代码’。”

在湖北,这样的故事正在更多科研一线上演。党旗所指,创新所向,红色引擎正驱动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加速度”。


(长江云新闻记者 罗金玉 郑杰 编辑 桂亮 美编 王子煊 实习生 元绍)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支点建设新亮点丨铁水公空丝滑切换 开放平台接连上新 全球七成国家和地区旅客访鄂
下一篇: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出实招破解“时间差”“肠梗阻” 襄阳以学习教育成果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