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盛夏,万物竞茂。7月19日晚,在黄冈美丽的遗爱湖畔,第29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第一场展演在黄冈艺术学校成功举行。据悉,本次活动将持续到26日,分现场展演和佩花晚会两个环节开展,来自全国51个团队、32个剧种的103个节目同台展演,共同谱写我国少儿戏曲教育领域最高规格赛事新的篇章。
“树高千丈总有根,水流千里总有源。从2023年至2025年,黄冈市连续三年举办三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首先得益于黄冈丰厚的戏曲文化积淀。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945年前,大文豪苏东坡贬谪黄州,行吟鄂东大地,听到老百姓喜欢唱一种很奇怪的调子,“如鸡鸣耳”,这就是哦呵腔,可以看作是黄冈戏曲文化发展之滥觞。黄冈不仅是黄梅戏的“娘家”,而且还是京剧鼻祖余三胜的老家;同时,楚剧、汉剧的形成,也与黄冈渊源甚深。目前,在湖北32个地方剧种中,黄冈占有6席,约占五分之一。黄冈“四戏同缘”的独特文化景观,百花齐放的戏曲文化现象,为承办“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提供了坚实文化根基和群众基础。
对文化的最好传承是创造新的文化。守着“四戏同缘”的文化“金字招牌”,黄冈并没有故步自封、停滞不前,而是坚持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出人出戏出精品一起抓,在振兴地方戏曲上砥砺前行。一方面,健全非遗保护体系,争取黄梅戏和东路花鼓戏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张辉等3人入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谢思琴等14人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黄梅戏传统剧目全集入选湖北省第三批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为戏曲文化“留根”;另一方面,组织创排如黄梅戏《七夕传奇》《铸魂天山》、文曲戏《广济往事》等一批有历史重量、精神力量、文化分量的戏曲作品,为戏曲文化“扬名”。尤其是结合文旅发展中心工作,创排一批戏曲文化小剧,成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拳头产品”。譬如,黄梅县创排黄梅戏文化小剧16部,常态化在该县东山问梅村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内演出,带动景区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强调,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黄冈市坚持“从娃娃抓起”的培养方针,构建了“大、中、小、幼”戏曲人才培养矩阵。黄冈师范学院设立黄梅戏学院,将“黄梅戏”列入教育教学专业课程;黄冈艺校开办黄梅戏、采茶戏、南剧等戏曲定向班,累计为本市和恩施、阳新等地培养戏曲人才600余人;常态化开展戏曲进校园,2024年举办校园活动757场,参与学生16万人;开办黄梅戏艺术特色幼儿园2所,将戏曲文化的种子埋进幼儿心里。有耕耘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在本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黄冈艺术学校再获4朵“小梅花”,用累计荣获19朵“小梅花”的佳绩,为黄冈振兴地方戏曲提供了生动注脚。
小小梅花传经典,百花齐放薪火传。在22日晚的展演活动中,来自东莞的5岁半的邓沐阳用一曲粤剧《帝女花》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掌声与遗爱湖波声相交织,奏响繁荣戏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强音。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何火
图源:黄冈艺术学校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支点建设新亮点丨铁水公空丝滑切换 开放平台接连上新 全球七成国家和地区旅客访鄂
咸宁网讯记者王麒报道:8月5日,我市2024年“戏曲进校园”培训班举办开班仪式,来自市直及各县(市、区)的中小学校音乐教师...
在通山县街头巷尾,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志愿服务在通山蔚然成风、新时代文明实践在通山遍地开花,凝聚的爱心为通...
咸宁网讯通讯员刘洁、孙芳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近日,慷慨激昂的歌声响彻咸安区浮山办事处银泉社区书苑小区...
推动地方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上茁壮成长。
全剧通过“吊瓜情缘”“巡逻结缘”“桂花村探访”“村湾夜话”四段故事,呈现咸安区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的真实...
咸宁网讯通讯员黎白露报道:3月29日,通城县老年大学的春季课程正式开课。为保障新学期顺利开课,老年大学积极开展新学期准备...
咸宁新闻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周萱、通讯员刘欢报道:10月19日晚,新创扶贫题材戏曲剧目展演在市会议中心举行,市直单位、...
咸宁网讯(通讯员梅皇荣)“经过改造后的竹林如今焕然一新,文化氛围浓厚,感谢村里为咱老百姓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据悉,...
咸宁网讯(通讯员 鲁敦喜)10月29日,笔者从咸安区横沟桥镇获悉,近年来,该镇积极组织文艺爱好者们学习观看地方曲艺,从中...
12月6日, 2023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咸安区外国语实验小学、咸宁市银桂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