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三个人的教学点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8-09-10 08:18

  文/记者 庞赟 图/记者 毛亚轩 张仰强

 

  

  

  庄重升旗

  

  课间读书

  

  课后嬉戏

  

  辅导功课

  

  放学回家

 

  “铛铛铛……”9月7日上午11点半,新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星期五,随着一阵下课铃声的响起,咸安区大幕乡常收小学蔡桥教学点的教室内迫不及待的跑出2个小身影。

  他们是这个教学点里仅有的2名学生,男孩子叫俊熙,今年上一年级,女孩子叫羽婷,读学前班。

  兴许是一上午的课,让两个小家伙乏了。一得到解放,俩人就展现出调皮好动的天性,欢快的从另一间教室,拿出羽毛球拍和篮球,在操场嬉戏玩耍。

  “慢点,都慢点,别摔着了。”看着2个孩子玩得起劲,老师张亚林一边叮嘱,一边走进厨房,准备午餐。

  张亚林今年55岁,从教已有30多年,是常收小学的资深语文老师。今年暑假,他主动请缨来到蔡桥教学点工作。

  “我教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就只能通过上网来教学。”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张亚林说,目前教学点只有他一个老师,他只好把学前班和一年级的课程揉合在一起,随机安排课程。这2个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每天早上家里人送来,下午放学后再接回家,午饭就在学校里解决。

  “城里都是大班额,一个老师要教六七十个孩子,这里倒好,我一个人教一个学生,真正一对一的教学。”张亚林看着2个玩得起劲的学生,苦笑着说。

  俊熙和羽婷小小的身子奔跑在空荡荡的操场上,欢快的笑声回荡在空寂的校园上空。

  教学点的厨房,位于教学楼后一排青砖瓦房中,杂草丛生、特别简陋。每天上完课的张亚林,又变身为厨师,给2个孩子做午饭。“这些青瓦房原本是老师宿舍,现在已经荒废,无法住人。”顺着张亚林的手指方向,记者看到十几间瓦房已经破败不堪。

  据常收小学校长佘继英介绍,蔡桥教学点前身是蔡桥小学,是一所完小,高峰期时学生数达到了200多人。后来随着村里劳动力的转移,大部分孩子都跟随父母进城读书,导致学校生源减少。2008年,蔡桥小学撤并到常收小学。2012年,考虑到村里还有部分学龄儿童需要就近上学,又在这里设置了常收小学蔡桥教学点。

  起初,教学点还有46个学生,3个教学班,3名老师。到了去年,只有7个学生,1名老师。今年暑假过后,任课老师们考进城去了,带走了几个学生。到今年秋季学期开学时,就只有2个学生。        

  “虽然教学点只有2个学生,但是我会尽我所能教育好他们。”正如张亚林所言,每天他都会认真备课,做饭尽量做到营养均衡,课程上不落体智德美。虽然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但会尽力去担起一个合格教育者应有的责任。“只要这个教学点还有学生,我就会一直坚守下去。”张亚林如是说。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中建·咸宁之星营销中心9月15日盛大开放
下一篇: 文艺轻骑兵的红色之旅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