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55年间,咸宁“跑山电工”光明行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1-12-30 09:15

1966年,咸宁电力公司成立。55载斗转星移,55载党旗飘扬,从走村串户抄电表到手机APP交电费,从每月走破一鞋护线到无人机定点巡航,从10千伏起步到500千伏电网,从1座变电站到126座变电站,“跑山电工”在党的领导下,跑四季风雨替百姓分忧,翻江河群山建坚强电网,初心如盤担当社会责任,巡源结网,强大电源支撑,心系光明,电亮万户千家,科技创新,阔步电网e时代,书写香城泉都的光明华章。

1984年,220千伏塘角变电站建设者。

巡源强网,筚路蓝缕开天地

新生的咸宁电力,迎来了成立以来的第一大难题——没有电。工业生产需要电,农业灌溉需要电,供电缺口巨大。以通城县为例(数据)社会用电供需矛盾突出。

电从哪里来?

1966年,咸宁已建成小水电150余处,装机容量达到2.08万千瓦。然而,小水电只能通过单个线路实现就近供电,单打独斗式的分散电源极不稳定,其装机容量也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电的需求。

“跑山电工”脑海中,有一种意识从模糊到清晰:建设大电网,开辟多电源。

1966年,35千伏山坡输变电工程启动。没有运输器械,1吨多重的电杆“跑山电工”肩挑背扛上山;没有吊装设备,30多个强壮劳力喊着口号往上爬;没有电钻,第一代“跑山电工”戢金和练就徒手在横担上打孔的技术;没有资金购买变压器,就将人家淘汰的设备来改造。历时5个月,手工制造的变压器制造成功,“跑山电工”们喜极而泣,抱头大哭……

新生的咸宁电力,如雏鹰一样,踉跄着奔跑,在磨砺中换羽腾飞。

终于,首战告捷!1966年6月,咸宁第一座35千伏山坡输变电工程投产,咸宁电网首次与外部(武汉)有了关联,电网建设就这样在艰难中拉开帷幕。

到1970年,各县通过武汉电网、陆水电站、富水电厂、鸣水泉电站和湖南临湘五个电源,形成咸宁、嘉鱼、蒲圻、通山、通城等多个35千伏县域供电网络。到了1971年,咸宁地区建成12座35千伏变电站,咸宁供电实现县县通。

“不停电”更要“不缺电”,和大电网建设同步的,是进一步开发水电资源。

咸宁拥有陆水、富水和淦河三大水系,254条支流、185个湖泊,外加22座水库,是开发水电的天然宝库。

1969年3月,21岁的杜仕贤来到了百丈潭水电站项目。年轻的他并没有想到,他在百丈潭水电站所在的青龙山洒下的汗水,化成了照亮整个通城的南鄂明珠。

青龙山下建电站,悬崖峭壁,巨石嶙峋,基础开挖难。所有项目都是无机械施工,“跑山电工”们在自己的铁盒里装上口粮,睡在简陋的工棚里,把“红灯已于青龙山下招展,明灯定在隽水两岸高悬”的口号刻进脑海,硬是在属于岩石层的青龙山背凿开一条宽11米,深15米,管436米,从机房至前池砌出888级石梯,引来一级站尾水。

1978年, “杜仕贤们”先后建成百丈潭梯级水电站五处。咸宁也建成十三处梯级水电站,装机6.93万千瓦。咸宁水电建设成就受到全国瞩目,1979年参加了第42届广交会,向世界展示南鄂明珠的风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电网建设也得快马加鞭。

纲举目张,科学勾勒咸宁电网建设规划蓝图尤为重要。1980年,建设110千伏环网的任务,落到了侯丙训和他的同事身上。

他们带着蛇药,扛起二三十斤的设备进入深山老林做勘测。山高路远,就着干粮与泉水充饥;毒虫侵扰,三伏天里都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风雪夜宿布瓦房,一觉醒来,被子上都铺满了雪籽。更难的是绘制图纸,先用铅笔绘出草图,再按草图描绘到玻璃纸上,最后手工一张张地晒制成工程蓝图,晒得不好就得重来。几百张110千伏环网蓝图,像彩虹一样照亮了密林深处。

1984年,嘉鱼35千伏城关变电站升压110千伏变电站,咸宁形成乌龙泉-温泉(咸安)-通山(至富水水电站) 崇阳-陆水水电站-蒲圻(赤 壁)—嘉鱼—乌龙泉—110 千伏环网,至此,咸宁电网告别“孤岛”状态。这其间的每一个电源布点、每一台变压器、每一基杆塔,都是咸宁电网人用手描绘、用脚丈量、用汗水筑就的丰碑。

1984年12月,220千伏塘角变电站成功送电,标志着咸宁电网从此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此后,咸宁电网建设全面提速。

1996年,咸宁实现村村通电。

2006年,完成“户户通电”。

2006年7月,承担着三峡电力外送、湖北与江西联网的500千伏咸宁变电站顺利投产。从此,咸宁电网融入湖南、江西互供电强大电网,迈上更大台阶。

2021年,第二座500千伏变电站正在筹划建设中。

从小水电单线供电,到电网初现规模,到坚强电网、智能电网,新型电力系统,电网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但始终如一的,是“跑山电工”在艰难岁月里锻造的无畏勇气,和迸发出的奉献、拼搏、进取、服务的“跑山电工精神”。

2002年,一户一表工程。

丹心赤忱,服务优质换新颜

与供电同步诞生的是供电服务。

1966年,公司售电量899万度。售电量不大,但最原始的抄表收费,全靠电工们挨家挨户收到。扎根基层三十五年、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抄表员杨国良回忆起上个世纪80年代的抄表收费工作,感慨道:“那个时候在农村抄表收费,就是走村串户。”从抄表收费到线路的巡视、维护到抢修,杨国良长年累月奔波在绵延不绝的丘陵间,一走就是二十多年。在他的记忆中,每个月都要走破一双鞋。那一双双被磨破的鞋底,一步步坚实的脚印,拓印出初代“跑山电工”不辞辛劳的奉献精神。

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人们还没有形成“电是商品”的观念,于是随意用电、甚至偷电常常成风。因此除了收电费,杨国良还要应对乡亲们观念上的冲突。有一回,杨国良到一个村收电费,用户说什么也不交,杨国良在村里磨了5个小时不见成效。此时天已黑了,杨国良的儿子因发烧呕吐还在住院。他心急如焚地对用户讲道:“我来的时候,儿子正送医院,他才三岁,你们交了电费,我好去医院看孩子。”一席话说得大伙都低下了头,马上交了电费。

1986年,乡镇购置的变压器承担起整个村子供电。

“每一度电都应该明码标价,每一个旧线头都是国家资产”,在这种信念的引导下,“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被像杨国良这样的“跑山电工”记在了心里,奉为了行为准则。

1986年,咸宁地区电力局顺应国家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全面推行农村用电管理。农村用电逐步规范化,一些偏远山村整体电价下降25%,电费收缴再也不是“老大难”。

供上电,还要供好电。

1998年,“两改一同价”工作在全国范围展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咸宁农村电网迎来全面改造的契机,老旧的变压器换成了崭新的大容量变压器,歪歪倒倒的木电杆换成了坚挺笔直的水泥杆,农村电网线路焕然一新。

2002年12月,咸宁供电局历时四年全面完成“两改一同价”,实现城镇与乡村同网同价。“电老虎”转向“电保姆”,“电话一叫,电工就到”的口号如歌谣一样,传唱在乡里乡亲。一户一表代替了数灯泡计电费,两块多一度的电费稳定到五毛每度,乡亲们真正用上了放心电、明白电。那一年,大幕山的居民告别“黑屏年”,官塘镇的村民建起了米麺加工厂,因电费太贵又点上煤油灯的汀泗小学教室亮起了灯光。

明月清辉流璀璨,山色沉江灯火明。咸宁山乡用电的巨变里,凝聚着第二代“跑山电工”的心血和汗水。至此,供电服务开始转型发展,提档升级。

2005年,全国首家网上营业厅在咸宁开通,咸宁公司在营销缴费模式创新上走出了第一步。

2013年,“十分钟交费圈”打造成功。

2014年,95598客户服务热线上线。

2016年,咸宁供电公司全面推广银行代扣。

2018年,老百姓的手机成为线上交费的热潮。

2020年,“网上国网”APP、“阳光办电”小程序相继上线。客户体验再升级,“动手指”代替“迈步子”。

2021年,湖北首个供电“无人营业厅”在九宫山投运。

搭建三级供电服务指挥平台,缩减接电时长;为有临时用电需求的高低压客户提供“临电共享”服务……日趋高效与多元的供电服务不断拓宽着客户的服务体验。

人民在哪里,“跑山电工”就把供电服务送到哪里,送到经济发展的中心、乡村振兴的沿线,勾勒万家灯火的光影。变身“电保姆”的跑山电工,在党的引领下薪火相传,跟随科技更迭的脚步,向着下一个百年目标赓续奋斗。

2016年,无人机高空喷火除隐患。

中流击水,科技腾飞大未来

咸宁供电公司55年成长历程,也是咸宁电网从原始的手工工作模式,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历程。

70年代中期,中国电力工业持续发展,国内最大的水电站及第一条330千伏输电线路先后建成,电力系统容量、电厂规模和单机容量均有大幅提升。但总体仍处于网架薄弱、电力资源极度匮乏的初级阶段,对电力调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起步于1972年的咸宁地区水电局调度室,经过几年发展,于1976年正式更名为咸宁地区电力局调度所。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1978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的王俊武刚刚从襄樊学习两个月回到了咸宁。这一年,他32岁,之前一直从事线路工作的王俊武,开启了属于他这辈人的调度时代。

由于资金不足,一张桌子,三部电话机,便是当时电网调度的主要家当。咸宁水电局提出要购买新的设备,而此时局里已有几台意大利进口的自动化设备,没有人会用。“为什么不把这台设备用起来?”王俊武在大学学习的专业正好是电力系统电控自动化远程控制,他带着同事们一起摸索,整整琢磨了三个月,将自动化设备拆了重组,又用半年时间将遥测量从8 个扩大到 16 个,为咸宁水电局戴上了全国第十家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标准化达标公司的桂冠。

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回顾那时候的咸宁电业,从湖北省电力学校学成归来建设家乡的周幼年正钻心研究载波通道;反复试验带电安装地线塔头和架设架空地线并获得成功的孟正国尝试在咸宁电网开展带电作业;风靡云蒸,阵容齐整,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中,“跑山电工”不断登高,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孕育而生。

1974年,110千伏温泉变电站至110千伏潘家湾变电站开通全区第一条载波通道。调度员打电话“听不见”的问题初步解决。

1976年,地调至县调载波通信网实现互联互通,咸宁电力正式拥有了自己的通信网。

1998年,咸宁电力进入光纤通信时代。

2006年,咸宁电网实现光纤全覆盖。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为咸宁调度管理系统平台升级改造打下了基础,手摇电话“功成身退”,调度功能模块迅速扩展,成为集多项业务为一体的立体综合应用体。“跑山电工”张开双臂,拥抱数字电网新时代。

2008年,主网10座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以“四遥”手段代替值班人员的眼和手,不仅提高了操作效率、减少了维护次数,还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进一步保障了电网安全运行。

2014年8月10日16时,京港澳高速公路赤壁服务区直流快速充电站落户咸宁,助推咸宁建成华中清洁能源示范基地。

2016年,化身“空中检察官”的无人机,“一键启动”自主巡检,千里之外回传现场画面,智能识别缺陷隐患,辅助高空作业,喷火除隐患一键完成,将巡检效率提升了5倍。 “一基铁塔一座山,一双脚板走一天”,逐渐成为“跑山电工”泛黄的记忆。

2019年,变电站打通“任督二脉”,首次启用一键顺控,智能巡检机器人的“上岗”实现了变电站无人巡检。

2020年,智能电表更“芯”换代,HPLC全面推广,配网自动化末端融合改造,故障快速定位处理,秒级“自愈”复电,实现百姓停电零感知。

2021年,咸宁电力首次三类带电作业跨县完工,线上线下全渠道数字化融合赋能,让“电亮”生活触手可及。

绿遍山原香满川,半壕春水一城花。日新月异幕阜北,科技高峰永攀缘。

在创新的高原,“跑山电工”向着陡峭的巉岩升登,降下又升登!战胜了难以登上的第一台阶的峻峭,出现在难上加难的第二台阶绝壁之前,他们迎难而上;在千仞深渊之前,他们马不停蹄;在无限风光之上,不断跑出高效率、跑出高科技、跑出高质量,以昂扬向上之姿,向着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征程挺进!

2021年,跑山电工服务光伏电站。

负重致远,幕阜山北沐春风

半个世纪以来,国网咸宁供电公司砥砺奋进、跨越发展;践行使命、彰显价值;扶贫帮困、攻坚突破;旗帜领航、厚植优势,始终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之中彰显国企担当。

回首过往,既有险滩,亦有风雪。

2008年初,刚调任通山县供电公司输配电检修班班长的阮班胜迎来了职业生涯中最艰难的任务。中国南方遭遇罕见低温雨雪天气,咸宁电网遭受重创,340公里线路严重受损。阮班胜和抢修人员赶到海拔1500米的九宫山顶,看到铁塔像巨大高耸的冰雕,包裹着几十厘米厚的覆冰,甚至有的铁塔被拦腰折断,撕扯着空中的银线。

漫天风雪满天愁,何惧冰霜抢险修。阮班胜在铁塔上一寸寸敲冰,一步步攀爬,汗水浸湿他的棉衣,棉衣又冻成冰。他的脸庞失去知觉,睫毛凝了一层白羽,他依然在塔上作业,渴了就抓一把雪吃。他的同事们有的生了一手冻疮,再也没好过。他的脸被雪地里的紫外线晒出黑斑,三年后才褪去。没有一个人请假缺席,高高飘扬的党旗在九宫山顶谱写出惊天动地、荡气回肠的抗冰抢险壮歌。“跑山电工”们荣获国家电网公司抗灾救灾恢复重建功勋集体。

初心决定格局,使命召唤担当。

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了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咸宁市嘉鱼县牌洲湾152平方公里,5.6万群众陷入汪洋,簰洲湾变电站成为 “孤岛”。为了恢复供电,“跑山电工”谭新山争分夺秒奋战到凌晨1时3分,直到三万灾民下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2020年,新冠爆发,嘉鱼公司茶庵所所长程和平,大年三十带领施工团队连续奋战14个小时,顺利完成嘉品生物医学隔离点270间隔离病房的接电工作;丰源设计公司综合办副主任徐樱樱坚守岗位45天,一人在咸带病伤坚持工作,同时照顾住院的父亲;咸宁供电公司驻村扶贫干部刘庆华在正月初四步行三小时回扶贫村参与抗疫……

潇潇夜雨洗兵马,殷殷热血战天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电力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运转的最基础的产业,是国之命脉所系。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和能源安全的“国家队”,国网咸宁“跑山电工”始终牢记初心所在、使命所在、价值所在,为这座城市的民生经济蓬勃发展提供着坚强支撑。

2001年,京广“大动脉”电气化改造全面完成,确保咸宁段外部电源如期通电。铁路电气化改造竣工后,运输能力提升25%。

十八大以来,咸宁供电公司向16个贫困村组累计派驻驻村“跑山电工”51人,累计投入电网建设资金24.41亿元,升级改造成果惠及192个贫困村38.3万贫困人口。

2021年,咸宁全市光伏装机总量达到32.6万千瓦,咸宁供电公司年光伏消纳总量达40000万千瓦时。农光互补”照亮了村子里的新房,“阳光收益”鼓起了乡亲们的荷包。

“跑山电工”在特殊的地域、特殊的气候、特殊的工作任务、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契合时代脉搏,弹奏出国家使命和行业特点同频共振的最强音。他们树立“山在人脚下、人比山更高” 乐观自信,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山区一线,翻越有形之山、跨越无形之山,守万家灯火为幕阜生色,跑四季风雨替百姓分忧。为公司行稳致远、基业长青筑牢根基。

什么是“跑山电工精神”?

不辞辛劳、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不停奔跑、风雨兼程的拼搏精神;不断登高、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不忘初心、电亮万家的服务精神。

这种精神根植于南鄂大地上,流淌在每个咸电人的血液里,凝聚在每一次党员服务队的行动中,织就灯火通明的璀璨辉煌。

(通讯员  杨斯婉  张莎  特约记者 谌胜蓝  夏韵星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淦河月亮湾段为何漂着白色泡沫?相关部门:天气原因导致,市民无需担心
下一篇: 文旅部中艺联合美术院湖北分院“牵手”汀泗桥镇 艺术创作中心入驻幸福颐养中心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