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昔日河道污水流,臭气熏天难下河。如今村庄大变样,清亮河水绕山坡。”流传在通山县大路乡吴田村的山歌,生动反映了河道整治后的变化。
近年来,围绕“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乡村建设宗旨,通山县先后投入资金3.45亿元,对全县108个行政村的涉水沿河自然湾进行河道生态文明整治。
1
清泥除淤,水“清”了
18日,明媚的阳光洒落在绿树成荫、清水潺潺的大路乡吴田村玉带河上。
“这里过去污水横流,被戏称为‘龙须沟’。”村支书王非凡介绍,政府投入300多万元疏通河道、浆砌河堤、种植绿化带,将这里改造成了休闲场,附近村民称赞不已。
近年来,该县将河道整治与新村建设对接,让“亲水元素”与河道保护开发相结合,打造秀美山村。
该县水利局局长程国芳介绍,通过河床疏浚、河滩绿化、河地改造工程建设,不仅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还提升了防洪排涝能力。目前,全县已完成12个集镇所在地、66个中心村湾的河道治理工程。重点完成了九宫山、南林桥、洪港等集镇,以及大路乡吴田村、大畈镇板桥村等70多处河道治理工程项目。
同时,该县坚持把环保经济发展与河道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严禁在河道边岸或沿河流域兴建排污企业,加大污水、垃圾处理力度,确保全县注入富水湖的五大流域水质均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
目前,全县已拆除河道建筑物130多处。完成了厦铺、杨芳林两个乡镇的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搬迁和关停了20多处加工与养殖企业。
2
植树建场,岸“活”了
当日晚,大畈镇西泉水村河边广场里,绿树青翠、红花斗艳,夏风带来河水的清凉。村民们有的在健身器材上活动,有的在乐曲声中跳起广场舞,一片喜悦祥和。
“每到秋季,这里成为赏游芦花的最佳地,吸引很多游客。”洪港镇下湾村支书华成忠介绍,村里对沿河3公里河堤进行植树绿化,建成了千亩芦苇休闲场。
房靠青山面向河是该县一些村落的写照,该县通过修建文体广场,来活跃河道文化。昔日靠近河边、用来凉晒稻谷的禾场,如今成为了一处处村民休闲广场。
该县新村办主任刘兴美介绍,整治河道时,都是尽量结合民生需求和地方习俗,在人口密集的河道区域修建休闲广场或亭台楼阁,方便群众开展娱乐休闲活动。
目前,全县已种植河滩意杨、水杉基地4.5万亩,今年来完成河道植树绿化60多万株。此外,该县原新堤农贸市场拆迁后,修建了全长500多米的休闲健身场;大路乡吴田村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休闲广场和100多米凉亭;大畈镇西泉村在省发改委的支持下,修建了沿河文体活动场……如今在通羊镇衢潭村、九宫山镇富有村、洪港镇下湾村、厦铺镇桥口村等一些河滩,绿树成荫、广场遍布,村民们在此休闲憩息,好不惬意。
3
综合整治,河“靓”了
河道是乡村的血脉与神经,更是乡愁的记忆与见证,同时也是百姓倾倒垃圾、难以改变“脏乱差”的载体。
在全市一季度最洁净村庄评选过程中,通羊镇湄港村、九宫山镇横石村均因河边垃圾成堆,被作为反面典型通报。
山乡村湾村落分散,小河流域分布广,这些现状,是整治河道工作面临的困难。
该县环保局局长曹经久介绍,在一些山村,村民卫生环保意识还很淡薄,乱倒垃圾、非法采砂、河岸乱建的现象仍然存在。
如何让河道成为建设强富美新农村的重要载体,放大河道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成为该县县、乡镇、村组,以及山区村民高度关注的大事。
该县水利局局长程国芳认为,要加大河道文明建设与乡规民约宣传,在农村掀起“保洁净、比卫生、重责任”的舆论氛围;要在沿河乡村、重点村湾推行河道管护+政绩考核的‘河长制’管护模式;要加大河道采砂、河岸建房、河边排污、水源破坏等打击力度,逐步完善奖惩分明的长效管理机制;要强化整修老旧的河道水利工程设施,一方面提升防洪排涝能力,一方面加大河道两边环境的治理。(记者 徐世聪 通讯员 焦元德)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泉都速写]美丽村湾咸安区汀泗桥镇舒家庄
下一篇:
通城县推行律师进村进社区制度 受当地居民欢迎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程慧、通讯员钱成成报道:10日,通山县大畈镇杉木园村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回归创业人士阚绍斌...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程慧、通讯员吉细满、周敏报道:“如今这街道变得干净多了,不仅每天有人定时清扫,还沿路设置了...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特约记者陈卫民、通讯员徐世聪、徐丽、何文报道:“儿子习惯了扶贫的缺席,妻子也习惯了丈夫的缺位,...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特约记者陈卫民、通讯员徐世聪、明洁 报道:“4日,负责石垅村1组苗木清理,5日,负责10组坟墓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