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新一轮扶贫开发,崇阳县找准着力点,精准识别绘制扶贫地图,厘清“谁是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何在”、“如何针对性帮扶”等问题,摸穷底,挖穷根,斩穷源。
1“贫”在何处?
“房子没钱盖,生计依靠老伴打零工、拉板车勉强维持。”11日,谈及未来,崇阳县天城镇浪口村50多岁的饶高粱忧心忡忡。
这个村里的162户村民基本没有脱贫。大多村民像饶高粱一样,年岁已高,收入来源匮乏,至今仍住在危房,无力改善生活。
浪口村并非孤例。老龄化严重、劳动技能低、劳动输出率低等特点,集中显现在贫困人口密集地,与之相随,“人均纯收入低”、“贫困发生率高”、“贫困人口多”成为无法回避的事实。
统计数据显示,崇阳县贫困发生率19.07%,比全省贫困发生率高4.37%。贫困人口2.13万户、7.13万人,分别占全市贫困户、贫困人口的17.7%和18.6%。
青山水库库区居民无奈表示,“人多地少,交通不方便,只能艰难讨生活”。
库区仅有耕地2303亩,人均不足0.3亩,且大多为叉尾田、挂坡地,土质差,产量低。耕地最少的水库村,有11个组没有水田,口粮全靠购买,仅此一项占全家一年开支70%以上。
县扶贫办主任赵明星指出,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尤为突出,背后存在“土地少”、“扶贫需求大”、“生产生活条件差”等现实因素。
2因何致贫?
港口乡港口村村民舒多亚,原本因为勤俭持家,六口之家的生活“殷实且满足”,但两年前的一次意外摔伤,使这个“小康之家”坠入困顿。
舒多亚全身瘫痪,大女儿精神失常,两个小孩子在校读书,家里仅靠低保度日。从此一贫未起,妻子整天以泪洗面。
县扶贫办透露的抽样分析结果显示:因病致贫的有14775户,比例为69.2%,比全省贫困户因病致贫比例高5.09%。缺乏资金、缺乏技术、因学致贫、因灾致贫等因素所占比例紧随其后,均成为贫困户脱贫的“拦路虎”。
此外,崇阳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极易造成干旱、山洪泥石流、霜冻等自然灾害,使得贫困户发展“先天不足”。
然而,资源匮乏、地理位置等固然是贫困的重要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导致的发展机会的贫困。
在金塘镇金塘村,交通闭塞,致使这里丰富的野生杨桃、野桂花蜜等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开发利用,难以转变成经济红利。
越来越多的崇阳人意识到:锅里没粮、锅底没柴、身上没衣不是穷,因长久的闭塞而带来的思维的凝固,及背后的缺技术、缺观念、缺机会才是真的穷。
3从何突破?
能打开贫困枷锁的,只有唯一的钥匙——发展。
崇阳县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描绘出“3年全面脱贫,6年迈入小康”的路线图:在3年时间内,解决2.13万户贫困户脱贫、55个贫困村“销号”。
瞄准“精准”二字,该县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穷村、结穷亲、扶万户活动。重点开展“领导联乡帮扶、单位包村帮扶、干部结对帮扶和社会参与帮扶”的“四帮扶”活动。
以产业发展为支撑,让贫困户腰包鼓起来。发展“两竹”、“两茶”等特色产业,通过打造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增收。
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创新金融扶贫品牌,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乐享金融红利。重点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切实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难题,贫困村集体经济以产业发展为第一支撑,确保完成村平不低于5万元目标。
以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保障,解决稳定脱贫难题。集中力量、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的“五难”问题,即看病难、上学难、吃水难、住房难、行路难。
同时,以能力建设为核心,解决贫困对象自身发展难题。统筹各行业培训资源,向贫困地区贫困户倾斜。对贫困地区“两后生”的雨露计划要进一步提标扩面,为贫困人口搭建外出务工桥梁。(记者 王凡 特约记者 蔡亚君 通讯员 谭子炫)
更多咸宁本地新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咸宁新闻网(或搜索公众号:xnnews)
编辑:Administrator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马丽娅、通讯员甘林芳报道:11日,在崇阳县白霓镇桥头村饶家桥改造施工现场,一辆挖机正在清理桥...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马丽娅、特约记者汪佳、通讯员曾翠翠、锦阳报道:“乡镇干部忙于日常繁杂事务,存在学习时间不够...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马丽娅、特约记者汪佳、汪淑琴报道:4月28日,崇阳举行万名职工劳动技能大竞赛决赛,来自全县各行...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马丽娅、特约记者汪佳、通讯员徐功频报道:山挽山,岛望岛,碧波荡漾赶鸥鸟……4月27日,记者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