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去年的再生稻种植面积是8000亩,今年计划达到15000亩。”“赤壁将以30个专业合作社为龙头,落实15000亩的面积,通过品种筛选、栽培技术提升,实现提质增效。”“我们嘉鱼对再生稻的发展积极性很高,力争在十三五规划末期达到10万亩。”……3月9日,我市机收再生稻高效栽培推广培训会现场,“再生稻”成为众人的热议话题。全市六个县(市、区)的农业局分管领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纷纷表示,要继续扩大再生稻种植面积。
小小的一粒稻谷,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掀起新一轮的种植热潮?它与普通的水稻种植方式又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随着市农科院粮油所的专家们,一起了解再生稻在咸宁从落地生根到快速发展的故事。
引进一项技术
“再生稻是指头季水稻收获后,利用稻茬上存活的休眠芽,采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之萌发为再生蘖,进而抽穗、开花、结实,再收获一季水稻的种植模式。”市农科院粮油所所长黄志谋说,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再生稻作为一种新模式、新技术,在各地备受欢迎,对于农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我省鄂东南地区年均气温16℃左右,雨热同季,无霜期达240—270天。种植一季水稻收获后,还有一个多月的温光资源空闲。正所谓“两季不足、一季有余”,是全省再生稻发展重点区域。2009年,华中农业大学彭少兵教授牵头组织对再生稻生产技术瓶颈开展研究,构建“机收再生稻技术集成与创新体系”后,全省各市州纷纷响应,咸宁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再生稻发展却相对落后。
2012年,市农科院成立技术团队,由高级农艺师黄志谋担任技术负责人,针对咸宁当地气候环境开展再生稻关键技术攻关研究。4年来,该团队在核心期刊已发表《两系杂交稻广两优476在咸宁市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咸宁水稻一种两收筛选试验》、《丘陵红黄壤区施用399对一种两收再生稻根系和产量的影响》等论文5篇,《一种圆盘犁刮泥刀》获得实用新型专利。经过多年研究,该团队探索出一整套适用于咸宁再生稻“一种两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并于2016年3月发布实施咸宁市地方标准《咸宁市“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为农民、企业种植再生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掀起一次革命
咸宁有200多万亩水田资源,然而在2012年以前,整个咸宁市的再生稻种植面积不到2000亩。大量的水田由于农民不懂技术、不知如何挑选具有品质优势的品种,存在产量、质量双低的问题。又由于区域内的水稻品种参差不齐,采购商在收购时,也无法给出高价。
看着大量的水田资源没有得到良好利用,黄志谋急在心里。“一定要将再生稻引进咸宁,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主推品种,让它在咸宁大面积推广。这样一来,本地水稻的竞争力提升了,农民不需要外出务工,就能获得相对可观的收入。”抱着这个决心,黄志谋带领他的技术团队一头扎进田间地头,在咸安、赤壁、嘉鱼等地进行了再生稻与单季稻、双季稻对比试验示范。选田择种、适时早播、壮秧移栽、统防统治、水肥管理、机收留桩……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反复的试验,最终筛选出丰两优香1号、两优6326、天两优616、准两优608等高产优质、生育期适宜、综合抗性较强、再生力强的适宜品种。
“经过综合比较,机收再生稻模式与中稻种植模式相比,稻谷产量增加53.8%,每生产1吨稻谷减少农药用量20%,肥料利用率提高6.8%,增收500元以上,具有‘省工、省种、省肥、省药、省秧田、省季节、增产、增收、米质优’十大优势。”黄志谋说,发展再生稻是确保粮食安全、提高种田效益的一场革命。
带富一方百姓
在咸安区向阳湖镇宝塔村,巨大的白色温棚内,红色的土壤被规整为三竖列,上面整齐的摆放着无数个秧盘。种植大户曾岸辉蹲在一侧,他小心地将专用的育苗基质倒入秧盘,细细抹平后、浇透水,再将催出白色芽头的谷种均匀洒上,最后在表面薄薄盖上一层基质土。
“45盘能栽一亩地,25天以后大概能长到14cm左右,就要移栽进大田里。”50多岁的曾岸辉是嘉鱼人,别看他说起再生稻种植头头是道,两年前他可对这门技术完全不懂。曾岸辉说,多亏市农科院的专家告诉他,再生稻虽然管理要求高,但是种植技术易掌握、种植前景好,并耐心的给他算了一笔经济账,让他打消顾虑,种上了再生稻。曾岸辉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去年在专家的指导下种了100亩再生稻,头季每亩产量630公斤、第二季300多公斤,两季平均每亩能赚1000元左右,相比种植一季中稻每亩最少增加收入600元。”尝到了甜头的他今年在郭家湾流转了100亩土地,打算扩大再生稻的种植面积,并努力使每亩的产量达到1.1吨。目前,曾岸辉的再生稻谷都销售给嘉鱼一家精米厂,后期他还计划成立加工厂,推广自己的再生米品牌。
“农业部出台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在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再生稻。作为地方农业科研单位,咸宁市农科院始终立足于服务地方三农,科技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推动我市再生稻的发展,提升稻米品质,实现粮农增收履行应尽职责。”市农科院院长涂修亮说。经过几年来试验示范工作,再生稻在咸宁市的推广面积不断扩大。据有关部门统计,2016年咸宁市再生稻种植面积达8万亩,仅通城县就有上百户种粮大户种植再生稻,核心面积达到3000亩,辐射面积超过两万亩,为该县农业增收1900万元。(香城都市报记者 陈婧)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为创新创业者搭平台 咸宁两单位获百万奖励补贴
下一篇:
智善公益基金会联合咸宁市中心医院开展脊柱义诊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镇强 通讯员刘元江)昨日上午,我市3·15年主题宣传纪念活动启动仪式在城区中商百货咸宁购物广...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金娓: 3月6日上午,2018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湖北咸宁选手选拔活动暨《星光公益行》启动仪式在香城古街...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王恬、通讯员柴倩报道:21日,咸宁温泉谷酒店前台,武汉市杨先生正在办理入住手续。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综合报道:自17日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开播后,我市各地组织党员干部,集中收看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