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晚上10点,夜已深,看着熟睡的妻子和孩子,此时此刻,我特别想写点什么,记录一下我这几年的工作和生活。
我叫朱贤伟,1981年出生在咸安区横沟桥镇一个普通农户家庭。2015年8月,我经人介绍成为一名快递小哥。那时候,网购正火,温泉城区的快递业务也处于高速发展期。3个月之后,我就迎来了从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双11”。
每天早上6点起床,6点半上班,面对堆积如山的包裹,我们十几个快递员开始了漫长的人工分拣。上午9点半出发送快递,一天100多个包裹要送,以致于中午饭都吃不到嘴,饿了只能啃面包,喝自带的白开水。最让人头疼的是,每天出门还得随身带着一个硕大的包,备着大叠快递单、纸、笔,还有大把零钞,方便客户签收、找零。
“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在给你送快递;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在给你送快递的路上。”这就是我每天工作的真实写照。繁重的工作让我有点力不从心,但换来的是每个月3000多元钱的收入,是当时普工工资的1.5倍,我很知足。
2017年,公司的设备走上智能化道路,用上了专门的分拣传送带,我们的工作相对轻松一些。与此同时,我的收入也在增长。到年底,我和妻子一算账,用攒下的钱去买了一辆小轿车,提高一下全家人的生活质量。
2018年是我从业的第三年。人都说,三年一个坎儿。这一年里,我平均每天要送200件包裹,月均收入达到了5000元,高峰期7000元。我发现,客户网购的商品也变得五花八门起来,小到几块钱的手机壳,大到数千元的家电、家具,还有的甚至在网上买新鲜蔬菜和水果。
2019年的我,已经是快递界的一名“老大哥”。每天上班我都是轻装上阵,只需要携带一部手机即可。客户收件时,手机一扫就签收了。无法送达本人的,送到快递驿站就行了。客户寄件时,微信红包、支付宝都可以收钱,我再也不用费尽心思到处去换零钱。
今年的“双11”已经落下帷幕,“双12”的硝烟正浓,马上就要迎来元旦、春节消费潮,看着大家朋友圈里晒出的一个个购物清单,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记者感言:
过去我们常说,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如今,变成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网购快递送到家”。
根据咸宁市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990.96万件,同比增长166.52%;2016年1453.12万件,同比增长46.64%;2017年1485.64万件,同比增长2.24%;2018年2243.25万件,同比增长51.00%;2019年1-10月,全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2249.93万件,同比增长30.97%。
来自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我市仅工商部门登记的电商企业达740家,网络经营主体1239户,网络交易额突破150亿元。
据市物流局提供的资料,截至2018年,全市共有物流园14个,共有物流企业255家,其中资产总值1000万以上的16家,企业直接从业人员3000余人。
快递小哥朱贤伟工作生活的改变,折射了我市快递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也反映了人民生活消费习惯的改变。
(整理记录/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庞赟)
编辑:hefan
上一篇:
嘉鱼县开展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确保百姓安全用电
下一篇:
整顿到位管理加强 通山县农贸市场让百姓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