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门球项目(混合五人制A组)预赛在我市落幕。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行业体协的27支代表队共287名运动员,历经4天激烈角逐,湖北、上海、青海等12支代表队脱颖而出,获得决赛入场券。
门球首次作为正式比赛项目亮相第十五届全运会,不仅点燃了群众参与热情,更为咸宁城市发展开拓了全新局面。
一场魅力独特的竞技赛事
5月13日上午7时50分,咸宁门球馆内,第一场参赛运动员在裁判员的带领下缓缓步入赛场。选手们沉着冷静,胸前的号码布随风轻晃,有人反复摩挲球槌调整手感,有人与队友眼神交流确认战术。
比赛现场,槌声阵阵,预赛进入白热化阶段。木质球槌叩击地面的声响、队员间简短的战术指令、观众席的惊叹声,交织成紧张激烈的赛场乐章。
一号场地上,宁夏回族自治区队与辽宁队的对决进入决胜局。辽宁队一名白发老将半蹲在草坪上,以手掌贴近地面感知坡度,随后挥槌打出一记精妙的“擦边球”——自球紧贴他球边缘,借力跃过二门,精准撞击终点柱。
三号场地上,贵州队与河北队比拼陷入胶着。河北队教练突然举手示意,队员迅速变换站位,启动“接力过门战术”:通过多次撞击队友的球调整位置,形成连贯的进攻节奏,令对手措手不及。现场观众爆发出热烈掌声,纷纷对门球运动中的智慧与技巧报以认可。
赛场外,等待上场的运动员抓住间隙进行练习。“稳住!还有机会!”四川队领队召集队员商议新战术,重燃队员斗志。
“门球讲究‘脑力+巧劲’的结合。”湖北队领队李强向记者介绍,“场上10个球的位置、球员击球习惯都是动态变量,教练指挥、球员技术、心理素质缺一不可。”
根据赛场数据监测,赛场上,选手们对战术的运用精妙绝伦,有多支队伍在关键时刻打出“擦边球”“一杆过三门”等高难度动作,不仅体现了扎实的基本功,更展现出对比赛局势的精准把控。
赛事裁判长朱筱华感慨道,这是一场极具观赏性与专业性的高水平竞技赛事,充分彰显了门球运动的独特魅力。
一次“全龄共享”的全民盛事
比赛现场,不同年龄段的选手与观众欢聚一堂,打破了门球“老年运动”的固有印象,使其成为“全龄共享”的体育盛会。
训练区里,63岁的四川选手张彧堃与队友练习“闪击技巧”。受母亲影响,她从事门球运动已有11年,在全国多项门球赛事中斩获佳绩。“母亲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打球,90岁才退役。接触后我才发现,门球不仅需要体力,更考验策略,现在我们母女还经常交流战术。”
赛场上,70岁的贵州选手党友玉活力十足。2013年结缘门球后,他从社区走向更大舞台,“每场比赛走万步,既锻炼了身体,还结识了各地朋友。”如今,他所在的门球队已有30余名成员,年龄跨度从50岁到80岁,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
比赛中,老将们凭借经验精准布局,赢得阵阵喝彩;年轻选手体力充沛,配合默契,上演精彩战术。运动员围坐讨论战术时各抒己见,击球时相互呼应,击球声与指挥声回荡在场馆内外。
赛场外,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同样热情高涨。白发老者们认真交流观赛心得,时不时点头称赞;年轻父母带着孩子感受运动魅力,不时报以拍手叫好声;年轻人则用相机记录精彩瞬间,脸上洋溢着对门球运动的喜爱。
广州的门球爱好者陈建国来咸观赛,他说:“这次比赛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各地高手汇聚一堂,战术运用灵活多变,简直是‘教科书式’操作。不仅让我学到了先进的击球技巧,更感受到了门球运动不断创新发展的活力。”
一件“办赛办城”的发展大事
赛事结束后,运动员们纷纷走进咸宁市博物馆触摸历史,探秘澄水洞景区感受红色文化,品鉴千年传承的青砖茶,沉浸于氤氲温泉放松身心。
参赛选手们纷纷赞叹:“白天在赛场上挥杆较量,晚上享受地方特色文旅,这样的赛事体验太棒了!”
赛事期间,我市大街小巷洋溢着浓郁的“门球+文旅”氛围。为办好此次国家级赛事,我市以“办赛即办城”的理念,成立高规格赛事筹备委员会,建立“日调度”工作机制。筹委会工作人员每日深入赛场、酒店、交通枢纽,严格对照国家级赛事标准推进筹备工作。咸宁门球馆进行全面升级,加装电动伸缩风雨棚,为赛事顺利举办提供坚实保障。
在赛事保障方面,我市全方位展现细致周到的服务水平。57名裁判员赛前开展专题培训;28名优秀党员干部、8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接送站、报到、场馆、竞赛、交通等多项服务环节;22辆通过二级维护的大巴车和经验丰富的专职司机组成核心运输车队,确保参赛人员出行安全便捷。
门球是“小场地、大舞台”。这场充满智慧与激情的赛事,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成为展现我市城市发展活力的生动窗口。近年来,我市将门球赛事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吸引多项全国、全省高水平赛事落地,不仅推动全民健身热潮,更带动周边文旅产业发展。
以赛为媒,以业兴城。我市通过这场门球盛会,不仅向全国展示了门球运动的独特魅力,更以“办赛办城”的创新实践,实现体育、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让体育赛事成为了展示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的亮丽名片。
“对咸宁这座城市印象最深的就是扑鼻的桂花香。”中国门球协会宣传委员会主任杨宁表示,咸宁山美、水美、人更美,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香城泉都、幸福之城。
(记者 朱亚平 通讯员 童严)
编辑:hefan
上一篇:
全国防灾减灾日 咸宁市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下一篇:
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门球项目(混合五人制A组)预赛圆满收官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 镇强)记者7日从市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上获悉,为了有序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我市编制了《咸...
作为全省首个启动公园城市建设的城市,咸宁坚持“依山、拥湖、面江、同城”的城市发展路径,加快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促进城乡...
咸宁网讯记者宋文虎报道:11月2日,副市长李丽带队开展武咸同城规划工作专题调研,并在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
为了让项目早建成、早达效,崇阳城市发展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保证项目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按照“目标不变、任务不变...
中建·咸宁之星应势而来,匠心打造集行政、金融、商务办公、文化教育、商业及高端居住于一体的70万方城市地标级综合体,占位...
“这边是调解区,群众遇到困难可以来跟小区党支部、业委会成员沟通解决。打开值班日志,群众诉求清晰记录在册:希望活动室增...
咸宁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打造集高新产业培育发展要素供给、高新园区投资开发、支持高新企业及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投融资服务...
”崇阳县城市发展投资建设集团工作人员石光宇说。
咸宁网讯(通讯员 王勃 刘聪荧)崇阳县文体中心项目是崇阳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的重点民生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全方位满足群众...
日前,市城区378名网格员参加完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组织的城市体检专题培训后,迅速走进城区各小区(社区),开展城市体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