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先龙 邓昌炉 见习记者 谭昌强 特约记者 江开群 谢燕子
走进嘉鱼经济开发区,处处机器轰鸣,生机勃勃,整个开发区犹如一台正在加速的发动机。
尊宝科技、恒嘉科技、东岗纺织等一批过亿元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仅用了3个月;经济开发区三期和华夏幸福产业新城各征地2000亩,仅仅用了2个月。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嘉鱼集中新开工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45.1亿元。同时,嘉鱼长江大桥等一批在建、续建项目高速推进。
风声呼呼的“嘉鱼速度”,动力从何而来?
尊宝光学:两天解决用水用电难
今年2月投产的湖北尊宝精密光学有限公司,是一家制造手机摄像头视窗镜片、指纹识别盖板镜片、光学镀膜的企业。作为最早一批入驻嘉鱼创业孵化园的企业,这个项目受到嘉鱼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今年1月,我们调试设备进行试产时,由于设备总功率大,原配电容量只有800千瓦,不够用;厂区供水管直径只有100毫米,水量不足,也不够用。”尊宝光学总经理成海军回忆说,如果不能扩容扩管,就会影响正式投产。
怎么办?
成海军向嘉鱼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反映了情况,管委会的干部当即找来供水、供电部门的技术人员,商量水电管线改扩方案。
方法是:在原有的800千瓦配电房外,新建两座配电房,扩容到2400千瓦。将原有的100毫米直径的供水管改为250毫米直径的水管。
“他们日夜加班,水电管线的改造只用了两天时间,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成海军说。
成海军还告诉记者,尊宝光学入驻之后,迅速招聘了150多名员工,但园区内一时解决不了这么多人的住宿问题。犯难之际,管委会的干部主动找上门,帮他们租赁周边的闲置房屋,3天时间就解决了问题,为企业快速投产提供了保障。
华夏幸福:半月迁坟430多座
驱车驶入嘉鱼县潘家湾镇,一座欣欣向荣的绿色产业新城展现眼前。
该项目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是该县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目前,项目完成投资4.5亿元,其中文化中心基本建成,鲜花路、嘉汇大道、科技一路相继建成通车,周法线、102国道、发展二路景观带建成开放。
“那一片以前是坟地……”华夏幸福嘉鱼区域总经理刘宇辉指着一处工地说,去年9月,产业新城征地2000余亩,最棘手的是畈湖村楠林畈、霍明家片区的430多座坟墓必须迁移。
“众所周知,征地工作中,迁坟是很让人头痛的。”潘湾工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早在2012年,工业园的扩建就包含了迁坟,但因涉及面广,群众思想工作难做,好几次都没成功。
怎么办?再硬的骨头也得啃。
动员会之后,潘湾工业园将迁坟任务分摊到人到户,要求限时完成。大家领了任务,说干就干,挨家逐户上门讲政策,算好处,签协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其中最难迁移的一座坟,相关干部上门磨嘴皮不下10余次。
“确定迁坟的前一天,我们一夜没睡,一家家上门查看,生怕户主变卦,第二天‘不在家’……”畈湖村一名村干部说,“直到430多座坟全部迁移,我们吊着的一颗心才算放了下来。”
“从开动员会到迁完最后一座坟,他们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刘宇辉说,“嘉鱼干部的办事效率,给了我们加快项目建设的巨大动力。”
东岗纺织:3个月建成投产
4月13日,走进湖北(嘉鱼)东岗纺织有限公司,厂房内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
该公司主要生产弹力珠片纱、单边绒、高档羽毛纱等高端纺织品。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年产值2亿元。
可就在数月前,这里还是一处寂然闲置的厂房。
去年6月,嘉鱼柯特纺织有限公司拟与台湾一家企业合办新的纺织公司,并前往江苏等地考察。嘉鱼有关部门获取信息后,主动对接,邀请项目方负责人来嘉鱼考察,重点是查看现有的闲置厂房。
“我们先后跑了10多个地方,经逐一比较,最终选择了现在的厂址。”东岗纺织副总经理王丽珍说。
去年8月,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嘉鱼。紧接着,环境绿化、道路硬化、水电恢复、内部装修、设备进场调试……每项工作都没日没夜地紧张进行。9月,第一批设备投入试运行。10月中旬,一期全部建成投产。从接触、签约到投产,只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
“我都不敢相信,我们签约落户之后,办完所有的行政审批手续只用了几天时间,以前在其他地方,基本上都要三到六个月。”东岗纺织董事长柯琦昆说起“嘉鱼速度”,竖起了大拇指。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