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石中有“玉”的传言,近一个月来,四川泸州合江县南滩镇的河滩上热闹非凡。上千村民开挖河道昼夜寻宝,河滩被挖得千疮百孔。17日下午,记者将村民赠予的两块“合江奇石”带到四川省地质矿产局进行鉴定,证明它们只是一般的石英。在泸州收藏圈资深人士看来,这些所谓的“长江玉石”不仅一文不值,更像是当年炒作的一次重演。(11月18日《华西都市报》)
有人说,这出“疯狂的石头”闹剧之所以能够上演,要怪村民太愚昧,一切向钱看。笔者认为,村民虽然有一定的投机心理,但眼见动几下锄头就能捞一笔外快,试问谁又能坐得住呢?因此,追究背后到底是谁在推波助澜才是释疑的关键。
线索似乎都指向了二道贩子。早在2008年,当地的石头就已经疯狂过一把。这次是还没炒起来就糊了,上回它可掀起了不小的抢购热潮。最后,不少人吃了大亏,石头高价买回来却只能压屋角。那么这笔钱到底谁赚去了?村民几十块卖一斤,这只是赚了小钱,大头还是二道贩子在赚。把石头价格炒起来后,即便最后的谎言被戳穿,二道贩子也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鉴于此,当地眼下最需要查的是,这次有没有二道贩子参与炒作。所谓“转手就能卖钱”的传言,到底是人们下意识地以讹传讹,还是有人从中做鬼,故意放出的风声?还好,这回肥皂泡破灭得较快,事件起止脉络较清晰。如果,最终认定是有人在恶意炒作,也方便有关方面追查问责。
不可否认,奇石因为其精美、稀缺,作为一个收藏门类,自然会衍生出市场,涉及金钱,但怕就怕它沾染过多的铜臭,让石头成了一种纯粹的噱头和买卖。如果价格炒起来了,却让真心喜爱石头的人买不起,有价无市,甚至让忽悠成为一种常态,最终只会毁掉这门雅好。
受供求关系影响,各类“奇宝”的发现者应该认清一个现实:靠发掘奇物一夜发家致富的,虽可能零星出现,但终究只算得上是一种点缀,想要大规模地复制财富神话将越来越难。至于二道贩子,忽悠的次数多了,故伎重演便再难奏效。动不动就炒出个千万、亿万富翁的好事,恐怕是再难碰到了。 (据长沙晚报)
更多咸宁本地新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咸宁新闻网(或搜索公众号:xnnews)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是时候对电商假货做个了断了
下一篇:
有文明的厕所还要有厕所文明
核心观点:如何做到“有效供给”?通俗地说,就是要对准市场需求供给产品,实现农产品的有供必有求,有求必有供。对于广大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