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嘉鱼县潘家湾镇党委、政府坚持以提升干部素质为核心,以基层治理现代化为目标,把“强能力、转作风、提效能”融入镇村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通过机制创新、队伍锻造、服务落地,一支有信仰、有能力、有温度的基层干部队伍正加速成长。
干部“在村在组在田头”,服务“到户到人到心头”
“以前家里的事不知道找谁说,现在一个电话中心户长就过来了,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这是潘家湾镇群众的普遍心声。
走进潘家湾镇的任何一个村庄,都会发现一个共通点:不论是道路硬化、人居环境整治,还是邻里纠纷、困难帮扶,总有干部在场、总有人员负责。
这一切,得益于潘家湾镇推行的“三在三到”机制,即“岗位在村、重在服务、责在连心”,推动干部力量下沉、服务重心下移,创新实施“村干部包组、组长包片、中心户长包户”的责任链条,建立起覆盖全镇的服务网格。每个村干部负责一个组,每个中心户长联系10至20户村民,让每一个群众诉求都有明确的受理人、办理人和反馈人,形成从“组到户、户到人”的治理闭环,真正实现了“干部在组、服务在户、问题在现场解决”。
为使群众问题“不过夜”,潘家湾镇在机制上再做加法,推出“六步议事法”——群众提事、现场议决、干部领办、专班督办、结果公示、满意度测评,确保每一件民生小事都有“责任链”承接、有“时间表”推进、有“回音壁”回应。村里的一桩矛盾、一条沟渠、一盏路灯,都被纳入网格化管理和“干部账本”,用行动回应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以前是群众上访,现在是干部下访;以前是问题上交,现在是当场解决。”潘家湾镇民政办的工作人员介绍,尤其是在节假日、极端天气等特殊时段,全镇中心户长对责任区域开展上门走访,排查安全隐患、宣传政策信息,及时传递镇村温度,把服务做细致、做在前。
锤炼年轻干部“硬实力”,打造敢干能干“生力军”
干部素质提升不是口号,而是一场持久战。潘家湾镇坚持将年轻干部作为推动乡村基层治理创新的“源头活水”,通过制度保障、实践磨炼、梯队培养“三位一体”方式,全面打通干部成长“快车道”。
潘家湾镇将人民群众的需求始终放在首位,号召全镇所有年轻干部扎根基层。“年轻干部必须‘沉得下去、住得下来、办得成事’,真正做到‘人到心到’。”潘家湾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年轻干部全部被安排到村组一线,成为推动政策落实的骨干力量。
为增强年轻干部的“战斗力”,潘家湾镇定期举办综合业务培训,涵盖农业农村政策、社会救助、民政福利、应急管理、人居环境整治、财务报账、公文写作等内容,实行“理论+实操”双轨教学。通过讲政策、讲案例、讲经验,干部不仅懂“怎么干”,更学会“为谁干、干成什么”。
此外,该镇还实行“导师带徒”制度,由经验丰富的村干部或镇干部“一对一”传帮带,解决新进干部“不会干、不敢管、不知问”的问题。对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优先推荐参与专项工作专班或项目推进组,确保“干中有位、干后有评”。
“从一开始站在村口发通知,到现在主动上门调解邻里纠纷,我自己都没想到变化这么大。”这是所有下沉在一线年轻干部们的心声。如今,这样一群肯学肯干的年轻人,已成为全镇干部队伍中最具冲劲与活力的中坚力量。
“一老一小”有温度,精准服务更有情
干得好不好,群众心中有杆秤。潘家湾镇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持续织密关爱网络,用有温度的服务诠释干部素质提升的“人民价值”。
在老年服务方面,潘家湾镇为9658名60岁以上的常住老人逐人建档,对470名独居老人实行“中心户长日探访+日报平安”制度。家庭医生签约实现全覆盖,重点关注高龄、空巢、失能老人,联合卫生院、村医定期进行上门义诊。
儿童关爱同样有力。潘家湾镇对196名困境儿童进行分类建档,建立起“镇—村—户”三级关爱网络。8个村设立儿童主任,负责常态化走访、心理疏导、安全宣传等工作。寒暑假期间开设“假期学堂”,180余名农村孩子的课程更多元、童年更精彩。
目前,潘家湾镇已初步构建起“三级包保责任体系+六步议事法+三在三到”治理机制,覆盖全镇所有村组,配套干部积分管理、周调度例会、工作成果比晒等制度,实现干部履职可量化、民生服务可追踪、典型经验可复制。
干部下得去,群众心敞亮,治理才能见实效。如今,在潘家湾镇的各个村组,像这样的基层治理“微单元”正在蓬勃生长,成为群众“身边的调解室”“家门口的议事厅”。
在肖家洲村六组,一座不起眼的农家小院却因一块木牌而声名远扬——王嫂解忧小院。村干部化身“王嫂”,用“上门说事、巡逻管事、认真教事、齐心干事”四步法,把“婆媳吵架”变成“邻里同心”。半年时间里,“王嫂解忧小院”成功化解邻里纠纷20余起,让这个曾被戏称为“矛盾湾”的地方,真正转变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湾”。
在羊毛岸村二组,村民们信得过的是那间“老胡来帮忙”调解室,通过“查、包、调、法”工作法(排查在前、包保到人、调解先行、法理并用),成功将原本被动应对的矛盾化解机制,变为主动干预的常态流程。
而在四邑村,“元生说事室”里总是茶香四溢。中心户长周元生用“五大法宝”暖人心、解人忧。他“悉心接访”每一位来访群众,递上一杯热茶、听一句倾诉;他走村入户,不等问题找上门;他组织起“月光调解队”,夜晚调解、白天上门;他将复杂的法律术语编成顺口溜,讲得村民听得懂、记得住;他用情感建立信任、用共识破除分歧。周元生的工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237件矛盾纠纷的解决全过程,一笔一划,都由群众的信任写就。
这一系列“微单元治理”案例,不仅是“干部素质提升”的鲜活注脚,更是“潘湾经验”制度化的实践基础。潘家湾镇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干部、看得见的成效,把一件件小事做细、把一桩桩难事办实,赢得了民心,提升了效能,锤炼了队伍,也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板。
未来,潘家湾镇将继续围绕“干部素质提升、治理能力增强、群众幸福感提升”三大目标,探索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基础、制度支撑的治理创新路径,推动试点变亮点、亮点变样板,在全市乃至全省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中作出“潘家湾示范”。
(通讯员 夏洋)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提升教师法治素养 嘉鱼举办依法治校专题讲座
6月21日,通城县关刀镇云溪学校老师利用假日在农户家中辅导留守儿童。
咸宁新闻网讯(特约记者胡剑芳 通讯员潘亚玲 冯超)近日,咸安区妇联在该区桂花镇举行“关爱女性 ,防治两癌暨贫困母亲救助...
咸宁新闻网讯(特约记者胡剑芳 通讯员潘亚玲 冯超)近日,咸安区妇联在该区桂花镇举行“关爱女性 ,防治两癌暨贫困母亲救助...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王奇峰通讯员张勇军李苗)1月13日上午,关爱困境未成年人“希望伴飞计划”项目2019年启动仪式在咸安...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葛建伟特约记者李婷婷)“感谢……感谢你们对我爸的关爱、照顾……”1月29日,工作于武汉的潘梅(化...
咸宁网讯通讯员黄沁、丁轲报道:21日下午,双溪桥镇妇联举行“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发放仪式暨“关爱女性、防治两癌”...
近日,湖北省“守护童年,牵手共成长”2020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在咸安区大幕乡启动。今年暑期,全国妇联、最高人民法院、教育...
咸宁网讯通讯员李姗姗报道:8月14日,通山县举行“守护童年牵手共成长”2020年暑期儿童关爱活动启动仪式。利用结对帮扶、走访...
咸宁网讯通讯员张文报道:9月29日,赤壁市专题部署“三留守”人员关爱和困境儿童保障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专题部署会...
在这一天里,烈士墓碑前摆满了花环,那是人们对革命烈士的瞻仰和崇敬。正因此,我们要强化生命至上的理念,无论何时何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