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通城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产业、拓展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聚焦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推进“扶贫微工厂”建设,把产业链延伸到乡村,让具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实现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不断增强脱贫户稳定增收的能力,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增益、企业增效、产业增强“四重效益”。
顺势而为 乡村振兴富起来
窗外细雨绵绵,通城县塘湖镇塘湖社区的扶贫微工厂里,20名工人趁凉加班加点,手上零件飞快组装,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
微工厂总投资228万元,厂房面积748平方米,于2019年9月开工建设,2020年1月竣工。建成后由湖北省通城县兴楚电器设备厂承租,主要从事研发、制造、销售终端小型断路器,产品远销中东非洲等地。
“县里政策好,不然自己哪里有钱建这样宽敞的厂房。”湖北省通城县兴楚电器设备厂负责人陈运北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陈运北一直在外地经营一家小工厂,了解到通城县扶持有技术、有渠道的村民创办“微工厂”后,立马将工厂搬至家乡塘湖镇。
“与企业合作,微工厂每年收取租金3万元,产权不归社区,但为社区增加一笔长期固定的租金收益。”塘湖社区书记刘子耀说。
“厂里实行计件工资,勤快些一天有180元。”脱贫户金霞说,就近上班,手工活一点不累。
目前,该厂共吸纳塘湖社区等周边群众34名工人就近就业,其中14名工人居家作业,20名工人在厂作业,带动18名贫困户就业致富。
通城作为全国返乡创业示范县,在外经商人员数量多,乡情浓。如何用微工厂引进来,向农村延伸产业链,带动村民致富、推进乡村振兴,通城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启动扶贫微工厂建设,积极招商引资,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以工补农,以农促工,实现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成本低、风险小、收益好,加上政策扶持的吸附效应,越来越多的通城在外能人选择回乡创业。
通城双龙手套厂负责人刘招辉原在温州打工,通过政策吸引,在塘湖镇落户。
如今,通城县有扶贫微工厂79家,其中新建44家,改建8家。在扶贫微工厂带动下,通城县扶贫产业逐渐形成了全链条发展态势,共培育中药材、小龙虾等“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45个,其中国家级示范村2个、市级示范村10个,村集体年增收132万元。
就近工作 百姓就业活起来
“以前都是在外边打工,现在不用出门都能挣钱,一个月下来能挣3000多元,既能陪伴孩子,还能照顾老人。”关刀镇关刀村村民吴德说,这得感谢蓝极星广告有限公司,公司管理人性化,只要每天做完事情就可以下班,家里如果有事可以随时回去。
通城蓝极星广告有限公司位于通城县关刀镇关刀村二组,成立于2017年,主要制作LED灯箱广告牌,各种广告设备等。2020年11月份搬进扶贫微工厂,目前公司员工有50人,其中就业脱贫户12人。
“以前在自家楼房里办公,场地小,发展一直受限制,政府投资的扶贫微工厂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通城蓝极星广告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焱说。
走进1200平方米的扶贫微工厂,宽敞整洁,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环境变好,员工增加,公司营业额达到600万元。
“改善生产条件,降低企业成本,给村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关刀镇镇长黎望龙说,由政府出资建成的扶贫微工厂,每年只需要交纳租金就可以使用。
与之相邻的关刀村一组,湖北盛世达电子有限公司也在扶贫微工厂里安了家。
湖北盛世达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主要经营范围大型LED全彩显示屏、单双显示屏生产、安装及销售,是通城县新建扶贫微工厂44家之一。
6月高温似火,高冲村何斌坐在电风扇前的工作桌旁,将裁切好的砂布插入机器齿缝、压紧,然后熟练的将包装条封住。
放了暑假的孙女和邻居的小朋友在室内玩得不亦乐乎,何斌一边工作,时不时瞅瞅孙女。
受沿海打工思想影响,村中青壮劳力外出,他和老伴在家留守,照顾孙女。
“不需要去厂里上班,按时保量交货。农忙就干农活,农闲就可以去工厂领单,工作很自由。”何斌和老伴利用空闲时候加工产品,每天可加工300个部件,收入约150元,交货就兑现。
通城扶贫微工厂在就业方面,要求贫困户(脱贫户)就业人数要达到总就业人数的30%,就业人数绝对数要达到8人以上。
扶贫微工厂就业门槛低,工作灵活自由,很适合农村留守弱势群体,解决了农村留守妇女、老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难问题,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
至今,通城县扶贫微带动就业1039人,其中脱贫户367人,实现了年就业增收2568万元。
企业升级 村民腰包鼓起来
通城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产品加工大有可为,如何借助企业扩大再生产,承接产业转移?湖北壹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开了种养结合,自产自销的新局面。
“每早送完孩子就来这里干活,给菜园施肥、除草,一天工资120元。多亏胡育苗,不然村里哪里找得到工作?”吴幼娥原来是贫困户,上班后成功脱贫,家里日子越过越好。
胡育苗是大坪乡人,常年在内蒙古从事医药销售代理,赚取人生第一桶金后,响应县里号召,2018年回乡成立湖北壹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夏日炎炎,白云挂在碧蓝的天空,艾叶在成丘的田畈中疯长。胡育苗开着铲车将新收的艾叶运进粉碎车间,随着机器轰鸣过后,艾叶被运送至晾晒场。
“趁着太阳晒干后储备,入秋后节约不少成本,还能预防疾病!”胡育苗说,他的艾叶不是作为药材售卖,而是作为绵羊饲料。
艾叶养羊,在全市还是首创。
从事医药销售的胡育苗常年与中药材打交道,看好内地绵羊市场,决定以药养羊。投资600多万元,搭建投料、清洗等自动化养殖棚,冻库、仓储齐备。从内蒙买进1000头绵羊,同时流转土地800多亩,建有鸡舍,菜园和药园。
一年后,1000头绵羊生了600多只小羊,并达到出栏要求。收购商上门,让胡育苗大跌眼镜。“一头羊净利润不足500块钱,回本太难了!”
“十养九亏,说了还不信!”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在耳边响起。
卖不出价,就得想办法让羊更值钱。胡育苗把眼光投向了餐饮,通城还没有一家绵羊餐饮店。
一经开业,壹嘉农庄门庭若市。
“羊肉味道和口感都很不错,配菜也很新鲜!”常请朋友来此吃饭的葛先生说。
由直接批发售卖,到直接送上餐桌,一头羊纯利润增加到2000多元。尝到甜头的胡育苗再投入200万元扩建一座羊棚。如今种羊达1000多头,年出栏2000头以上。
“以前是小公司,售卖看别人脸色,现在升级了,注册了商标,开始代加工和自主销售,种养结合,自产自销。”胡育苗说。
胡育苗开始盈利,老百姓腰包也鼓起来了!
“红薯藤、玉米杆可以给羊吃;家里的蔬菜晒干了,他上门收购。”村民胡金友说,以前没人要,没人买的农村作物,一年帮他们增收4000块钱以上。
胡育苗就近收购绵羊饲料,让村民增收的同时,自己养出的绵羊长势好,口感佳,加上农村土菜,羊庄生意越来越好。
如今,胡育苗公司有员工20多人,让8名贫困户脱贫致富。每年就近收购绵羊土饲料及土特产160万元,大坪乡辉煌村附近82户村民劳有所获,勤有所收。
“把公司做大,把服务做好,让村民跟着自己共同富裕。”胡育苗信心满满。
“积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障。”县委书记刘中英在乡镇调研中强调。
(通讯员 胡雄文)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通城举办红歌会唱支山歌给党听
春节刚过,气温回升,到了西瓜育苗的好时节。”智能温控育苗棚的建成,让东柳村告别以往传统的土培基质育苗方式,不仅极大地...
东柳村党支部书记吴会堂告诉记者,西瓜产业的壮大,得益于赤壁市奖补政策扶持和各方的帮助,市农业局在种子、育苗、大棚建设...
咸宁网讯记者吴文谨、见习记者刘珊珊、特约记者李星报道:6月1日上午,咸安区高桥镇刘英采摘园再度热闹起来,货车、三轮车络...
3月24日,赤壁市赤壁镇东柳村智能温控育苗大棚,农技专家查看幼苗长势。近年来,赤壁市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果蔬设施农业,推...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刘珊珊报道:3月3日,骤雨初歇,春寒料峭。2010年,刘志刚发现了培育蔬菜苗“周期短、见效快、需求大、...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超强洪涝灾害,对咸安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油菜是咸安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去年,全区油菜种植...
5日,在嘉鱼县官桥镇田野开心农场,游客在育苗馆里赏花。该农场分为瓜果馆、叶菜馆、农趣馆等,是集智慧、生态、趣味于一体的...
咸宁网讯记者吴文谨、特约记者胡剑芳报道:9月10日,秋雨如丝,燥热退去。为了完成全镇9万亩秋播生产任务,该镇自筹资金,采...
9月11日,笔者行走在咸安区汀泗桥镇聂家村400亩油菜育苗示范片,只见青山环抱,河水直流,多台油菜直播机在田野上来回穿梭,...
咸宁网讯通讯员钟晓阳、刘盖兰报道:“专家到我们合作社,现场指导我们蔬菜种植技术,让我们对搞好合作社更有信心。专家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