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通山新闻 >> 正文

通山杨芳林乡花样农业扬芳名 保护生态巧用资源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5-06-24 07:22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焦元德报道 “你看这山泉与泥土多好!年初放养的泥鳅苗就长这么粗了。”6月15日,通山县杨芳林乡春泉泥鳅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建峰一边打捞泥鳅,一边高兴地对笔者说。

  此前,胡建峰一直在广东打工,看中杨芳林乡高桥头村的稻田肥沃、水源充足后,筹资300多万元组建公司,建起了600多亩稻田泥鳅池,还在池塘边修建了小型养鸡、养羊圈舍,形成了立体循环养殖模式,带动周边50多户农民养殖泥鳅。

  杨芳林乡是农业乡镇,又是县城水源供应地。如何保护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引导农民致富,一直是该乡党委和政府慎重思考的课题。

  “我们从转变农业发展观念着手,充分利用山、水、田、林优势,围绕市场发展趋势,指导农民发展小投资、小规模、见效快、无污染的‘花样’农业。”乡党委书记张燕说出了山区丘陵乡镇发展现代农业的秘密。

  顺着该乡公路行进,沿线的山坡上到处是开发的油茶、茶叶、水果基地;沿线的田畈上到处是种植的瓜蒌、蔬菜、苗木场园;沿线的山垅里到处是泥鳅、龙虾和禽畜养殖场。

  在高桥头村一座山垅里,回归人士谢昌柒投资6000多万元,修建了休闲宾馆、绿色庄园,建成了集旅游、娱乐、饮食、观光、垂钓于一体的生态农庄。

  在西庄村海拔600多米的八仙埫高山上,回归农民孔祥主组建合作社,修通了盘山路,利用荒山荒地、奇石灵岩,开发了油茶、香榧、水果、蔬菜基地2000多亩,塑造了石林、石壁等景点10多处,初步建成了高山生态型、休闲观光型的农业基地。

  “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市场需求,鼓励农民利用村头路边,种植风景树、培植风景林,依托青山绿水资源,扶持农民发展小果园、小茶园、小林园、小鱼场、小养殖场等生态环保型农林项目,以及边远高山野生樱花、杜鹃谷的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力争通过三五年努力,将杨芳林打造成一幅‘山顶绿色盖帽,山腰茶果环绕,山脚稻麦飘香,河岸亭台楼阁,水面鱼虾欢跳,河岸亭台楼阁,村庄绿树成荫’的田园美景。”该乡乡长李钟一充满信心地介绍。

  农民老旧的生产观念在改变,农业落后的发展模式在创新,该乡近三年来,在全市乡镇“三农”经济发展综合考评中,发展速度位居前列。目前,全乡从事“花样”农业农户已达840多家、回归创业务农农民有260多人,今年新发展种养基地1.8万亩,经营种养项目种类达到了26种,预计人均增收1650元。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暴雨袭击通山县吴田村 村干部紧急抢救古民居
下一篇: 精准扶贫不漏一人——通山县板桥村的实践与思考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