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通讯员王媛媛、余娅敏报道:春意盎然,瓜果飘香。3月31日,笔者走进咸安区马桥镇樊塘村绿佳蔬菜基地,只见翠绿的藤蔓间挂满晶莹剔透的“绿宝石”——基地引进的新品种圣女果“冰中翡翠”,迎来了首个采摘季,负责人谢树伦正忙着介绍这一特色产品。
“别看它外皮是绿的,以为不甜,那就大错特错了,咬一口清甜多汁。”谢树伦捧起一串果实介绍道。
去年,他大胆引进“冰中翡翠”圣女果,凭借独特的翡翠色果皮和爽脆清甜的口感迅速打开市场。目前每斤售价15元,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周末一天能接待几十人,大多是回头客带朋友来,现在根本不愁销路。”目前,首批果实已成熟上市,采摘期可持续至7月。
新品种的试种并非一帆风顺。去年,极端天气导致植株长势弱,加上技术经验不足,谢树伦一度陷入困境。转机来自马桥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的精准帮扶:农技专家深入基地“把脉问诊”,指导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管理,并推广吊蔓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现在种植技术更新,产量越来越稳定,果形和甜度也更均匀了。”谢树伦感慨,科技赋能让特色种植底气更足。
不光如此,谢树伦从选种到浇水、施肥、修枝、采摘,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对绿色小番茄进行严格管理,从而保证绿色小番茄的水分和甜度。
除“冰中翡翠”外,基地还打造了20亩综合性采摘园,甜瓜、西瓜、水果黄瓜、甜糯玉米等十余种果蔬错季上市,形成“四季有果、多元体验”的农旅模式。正在采摘的游客王女士说:“既能尝鲜,又能带孩子亲近自然,一举两得。”
2012年,马桥镇以樊塘村为核心,联合周边20多户专业菜农成立了咸宁市绿佳绿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构建“基地直供+采摘体验”双轨模式,每日向华信市场、亿丰农贸市场及商超、酒店配送新鲜蔬果,年供应量超千吨。2016年该基地被认定为省级标准蔬菜示范园,常年应用肥水一体化清洁灌溉技术,并通过“三品一标”绿色认证,注册“谢老汉”商标,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产业链。
如今,绿佳基地的“技术+特色+体验”模式,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好去处,更成为马桥镇现代农业发展的缩影。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更多“小而美”的果蔬产业正焕发勃勃生机。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以茶为媒推动三产融合 咸安贺胜桥镇在仙鹤湖举行首届开茶礼
下一篇:
咸安区高桥镇织密森林防火网
11月2日,在咸安区贺胜桥镇贺胜村梦情谷农业生态园内,一袋袋生物有机肥即将用于葡萄园土壤改良和培肥,为来年丰收打下基础。...
据悉, 2024年度该项目(改造提升)总投资5210万元,建设地点涉及车埠镇芙蓉村、勤俭村、鸡公山村等,建设规模2万亩,建设包...
元旦前夕,通山县举行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开工仪式。据悉,通山县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3315万元,分布在通羊、南林...
11月14日,嘉鱼县高铁岭镇新庄村,当地村民正在修建灌溉水渠。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落到实处,实现“路相连、渠相通、涝能排、旱能灌”的...
通过本次技术培训,参训人员深刻了解了枇杷的生物学特性,提升了日常管理技能,为今后的种植、管理、采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措...
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实施,可实现田块互联互通,便于机械化耕种,大大提高耕作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赤壁市2024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造提升)施工正酣,在车埠镇芙蓉村农田施工现场,推土机、挖掘机轰鸣,土地平整...
建设内容包括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和农田输配电等工程,其中小田并大田面积1.5万亩。
7月16日, , 2023年以来,该区针对土地碎片化、机械化率低、水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将零散小田块整合成大块良田,提高粮食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