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潮涌处,四明大地的文脉深沉而磅礴。千年港城宁波正以全国文明城市“七连冠”为新起点,锚定“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目标,持续推进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用文化自信之笔、创新实践之墨,书写着新时代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文化华章。
铸魂守根:循思想之光,溯文脉之源,锚定文明坐标
文化的生命力,首先在于思想的引领力。宁波系统实施“在宁波,感悟真理伟力”实践解码工程,深入开展系列活动,让党员干部沉浸式感悟思想伟力,在实践中筑牢思想政治根基。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入心见行,指引城市奋进之路。
2025年3月,北仑区富邦广场一场以“后浪潮涌起,奋进正当时”为主题的“理论背包客”宣讲快闪活动,拉开了重温回信精神、感受“硬核力量”、共话青春担当的巡回宣讲序幕。青年们用“青言青语”讲述“党言党语”,实现传播“破圈”、圈粉青年——这是宁波创新理论宣讲工作的一个侧面。目前,全市400余个宣讲团、8000余名青年宣讲员组成的宣讲矩阵,年均开展分众化、对象化、互动化宣讲超1.5万场次,覆盖受众超100万人次。
探寻历史文脉,是文化铸魂的另一重维度。2024年,宁波成立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以“文化研究工程”深度解码城市文化基因。《四明文库》作为重大文化工程,自2021年启动以来已累计出版宁波历史文献342种250册,不仅是对城市记忆的全景式保留,更是以现代学术体系重构地方文化基因的壮举。正如专家所言:“十年修一典,让中华文明基因库中的‘宁波叙事’愈发鲜活,是宁波‘书藏古今’的生动注脚。”
与此同时,宁波地区史前文化与海洋文明“探源”工程持续推进,河姆渡遗址、井头山遗址、句章故城遗址的发掘,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四明大地精神内核的认知。天一阁南馆、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王阳明纪念馆等文化地标的加快建设,让海丝文化、阳明文化、藏书文化等特色文化从典籍走进现实,成为滋养城市精神的源头活水。宁波首创“文物平安新基建”数字化监管,打造“一级馆引领、区县馆健全、特色馆多元”的“博物馆之城”,从7000年前河姆渡的稻作文明到唐宋明州港的海丝帆影,从阳明心学的思想光焰到现代港城的精神气质,宁波的文化根脉在传承中不断延续,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精神滋养。
惠民润心:从殿堂雅韵到街角诗行,共享文化盛宴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亚里士多德的这句名言,道出了城市发展的目标。宁波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文化+民生”,加快构建均等化标准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民共享文化成果,“在宁波,悦享美好生活”成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打造“新型文化空间”,让文化融入市民日常生活。2024年,宁波市首个以宋韵为主题的“新型文化空间”在鄞州区院士公园揭牌,800平方米的空间集宋韵美学展示、历史讲述、沉浸式体验于一体,成为市民免费休闲、阅读交流的好去处。这并非个例,宁波通过实施文化新空间“十百千”工程,利用腾退空间、闲置空间开展“微改造”“精提升”,打造出一个个市民身边的演艺新空间、人文新景观。目前,以天一阁博物院南馆等“十大文化地标”为龙头,以1584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支撑的惠民阵地网络,实现了市、县、乡三级公共文化设施100%覆盖,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文化服务。
高品质文化供给,让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图书《望道》、电视剧《问天》等23部作品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06部作品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平之舟》获得优秀电视剧“飞天奖”;舞剧《花木兰》《东方大港》等多部舞剧掀起观演风潮。2025年4月底开始,“精品戏剧季”系列活动接连上演,法国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舞剧《天工开物》等50余部中外经典剧目带来100余场文化盛宴。7月,宁波博物院“吉金万里——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特展”开启青铜文明对话,18件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器前,始终排着长队。此前,“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时长、规模均创宁波艺术展览之最;“东方的起点——宁波与西安:海陆丝绸之路跨时空对话”,首次让三大世界级线性文化遗产在宁波同框。“宁波春晚”精彩连年,从2023年“首秀”创造千万现象级传播,到第二年2300万人次“追剧”刷屏,再到今年线上观看的IP地址遍及美国、德国、新西兰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传播量超8亿人次,成为全球宁波人相约相守、共鸣共情的新年俗。
全民阅读的深入推进,让书香浸润城市肌理。2024年,宁波创新打造“我陪孩子读经典”全民阅读品牌,通过家长陪读、老师引读、名人领读、社会伴读和远程共读,构建起“家、校、社”共读全链条。配套出版《宁波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读物》等书籍,组织“跟着典籍游宁波”青少年研学活动,这些以“小读本”撬动城市“大文明”的做法,让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遍布城乡。目前,宁波已是全国首个实现市、县两级少儿图书馆全面覆盖的城市,其中宁波少年儿童图书馆启用一年多来,接待读者超100万人次,图书借还量突破150万册次,真正成为孩子们的精神乐园。文艺大师工作室和文化特派员机制也为基层文化注入活力。当地组织开展“文艺大师开课了”系列活动,叶小钢、陈振濂、单霁翔、叶辛、吴玉霞、俞丽拿等多位文艺大师登台授课,惠及广大市民和基层文化骨干。2025年3月,宁波在全省率先推出“星耀四明”文化特派员公益展演活动,目前已培育文化团队300余支,开展各类活动3200余场,通过文旅规划、文创销售等方式帮助派驻地增收逾2200万元,让文化之花在基层绽放。
从“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到遍布城乡的阅读空间,从本土原创精品到国际大牌剧目,宁波的文化惠民工程让“诗和远方”在街巷阡陌生根发芽,实现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激发“书藏古今”千年底蕴,育就“书香宁波”的时代图景。
创新破壁:科技驱动,文化赋能,绘就产业新篇
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发挥文化新消费、新业态、新服务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宁波以“文化+”战略推动文化与科技、制造、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一批文化和新质生产力相互交融、深度互动的新兴业态正不断涌现,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宁波制造的智能火炬塔完成360度旋转点火惊艳世界,这背后是大丰实业1000余项专利的技术积淀;方太集团研发的智慧火炬燃烧控制系统达到航天级精度;音王电声的沉浸式声效技术获文化和旅游部授牌“首批技术创新中心”……这些案例生动诠释了宁波“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也印证了法国哲学家布鲁诺·拉图尔“技性科学”概念的实践意义——科技创新不是文化的对手,而是其DNA重组的关键酶。
传统制造业与文化创意的融合,催生了产业新优势。宁波作为全球文具制造核心基地,年产值超800亿元,占全国文具出口量的35%。2025年,大丰实业、广博集团、得力文具、音王电声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制造业企业稳步成长,近1300家规(限)上文化企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制造业稳居全省第一,彰显了宁波作为制造业大市,通过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实现产业能级跃升的独特路径。广博集团通过创意设计与文具制造的深度融合,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迪士尼等国内外知名IP,推出跨界联名产品。这种“文化+制造”的模式,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让“宁波制造”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实现了经济效益与文化价值的双赢。
影视产业的崛起,让宁波从“天然摄影棚”迈向“梦工场”。在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长安十二时辰》《琅琊榜》《芈月传》《庆余年》等1800余部影视剧在此拍摄,拍摄量稳居全国影视基地第二。2024年底,“中国(象山)视听产业园”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级视听产业园。该园区以宁波市影视文化产业区为主体,涵盖象山影视城、中国海影城等四个核心区块,引进公司及工作室超过4300家,具备视听影视制作上下游产业链全覆盖能力,2024年经营性收入达40亿元。从承接拍摄到原创出品,宁波影视产业正实现从量到质的跨越。这一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撑:宁波出台全省首个数字文化产业扶持政策、获批首批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创新推出“影视通宝”“版权质押贷”等金融产品,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创造了消费新模式。象山影视城创新推出“剧组探班游”,让游客体验服装道具制作,预计2025年门票收入近亿元;海曙区打造的“跟着课本游宁波”研学线路,串联天一阁、它山堰等9处文化遗产,年度接待学生48万人次;余姚阳明故里“心学之旅”沉浸式剧场,让游客通过角色扮演感受“龙场悟道”的智慧……这些创新实践以文化价值重塑产业逻辑,构建起“文化IP+场景体验+产业联动”的全域旅游新模式,推动文旅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互鉴共荣:从海丝古港到世界舞台,奏响文明和声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始发港,宁波自古就是海陆联通和东西双向开放的枢纽,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门户。今天的宁波,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文化“走出去”,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2025年5月,“光影里的宁波——全球‘百企百展’首展”在柬埔寨金边亮相,90余幅摄影作品串联起中国、浙江、宁波与柬埔寨的故事,为中柬民心相通架起友谊之桥;7月,日本大阪世博会“浙江周”上,宁波将《四明文库》收录的两种王阳明文录赠予友城,这份礼物承载着宁波与日本的千年文化渊源,也是“书香宁波”以典为媒对话世界的鲜活例证。
大平台为“文化出海”托举赋能。宁波高标准建设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提升文化传播的专业性与影响力,图形印走进联合国“文明对话国际日”;民族舞剧《花木兰》赴美巡演场场爆满;“宁波有东西”城市名片计划吸引300余位海内外创作者,产出2000余件作品,总传播量超11亿;“机遇中国·滨海宁波”全球传播行动覆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触达超18亿人次;7月上线的《爱上宁波的理由WAVE NINGBO》,成为首个登陆苹果播客的城市文化合辑……这些案例与数据彰显着国际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也让宁波跻身首批“国际形象引领型城市”。
在文化出海的浪潮中,本土企业正以创新姿态实现华丽转身。优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从授权代加工走向自主研发,妈祖主题拼图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年出口额超700万美元;其为美国教育机构定制的AR双语《三字经》,订单额达12万美元,复购率超40%。传统文具龙头广博集团在美国、阿联酋、越南等地设海外基地,与亚马逊、沃尔玛等平台合作,产品进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Kinbor”“FIZZ”等高端品牌推动文化产品全球化。潮玩品牌泡泡吧布局东南亚,越南胡志明市首店开业即受热捧,酷乐潮玩“豚豚崽”IP在泰国曼谷开快闪店,凭“情绪稳定”内核单月销售额破550万元。宁波不多文化的《长夜难明》电视剧版权销往韩国;宁波诞诞影业的《vampire’s remedy》通过国外平台表现突出;纪录片《秘色之城》《我的太阳 我的秘色》在欧洲展映播出。目前,宁波已有11家企业入选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个项目入选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位于全国、全省前列。
多元交流持续拓宽文明对话的边界。宁波舟山港200多条国际航线每年迎来约14万名外籍海员,“十万海员”交流互鉴活动通过全链条服务生态圈,既为海员提供便捷上岸服务,也让他们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了解宁波的信使。此外,宁波持续擦亮“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多年开展中日韩青少年交流;举办第十五届亚洲艺术节、首届亚洲海洋旅游发展大会等活动,扩大文化影响力;宁波交响乐团携《宁波组曲》赴欧洲巡演,用音乐传递中国情感;文化艺术团走进哥伦比亚、墨西哥、越南等国开展合作……山海风光、市井烟火、非遗技艺、人文故事以更鲜活的姿态“破圈”,让世界看见一个既古老厚重又活力澎湃的东方港城。(记者 吕昂)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吸引277万人次中外观众,收入达7.6亿元——上海古埃及文明大展何以“一展惊世界”
下一篇:
国家防总针对京津冀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本地媒体与上级媒体相融、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相融、政务媒体与网民相融。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顶尖专家、知名学...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中国外文局、Discovery探索频道等主办的“新时代·新影像...
既扎根中国大地汲取养分,又能以开放姿态拥抱全球语境,抓住甚至引领全球潮流,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本土文化获得更鲜活...
所以,传统媒体不会被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大趋势,传统媒体将成为新媒体的内容供应商。5G将给媒介传播生...
网络文学出海近20年,已成为中国文化产品出海最大的IP来源。中国作家协会在开幕式上发布的“网络文学国际推广片”和《中国网...
咸宁网讯全媒体记者汪淑琴、田明报道:13日,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梁薇在崇阳县融媒体中心调研时强调,要围绕中心、服务大...
咸宁网讯12月17日, 2021湖北大数据内容峰会在武汉市举行,发布了“2021年湖北城市和行业品牌传播力十佳”,崇阳县斩获2021年...
”市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创新形式载体、打造精品力作、强化传播力度、凝聚工作合力,把廉洁文化故事讲生动...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恬报道:12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闫英姿来到咸宁日报传媒集团调研。闫英姿先后来到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