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人物故事 >> 正文

嘉鱼潘家湾刘爱勤:二十七年如一日 照顾中风姨姐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3-09-22 22:40

咸宁网讯 通讯员 陶满玲 皮博 报道71岁的刘爱勤是潘家湾镇潘湾社区一位普通居民,对妻子,他矢志不渝;对子女,他舐犊情深;对姨姐,他无微不至;对邻居,他助人为乐。他用自己的乐观和奉献感动了身边的人,他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

1968年,刘爱勤作为知青,下乡来到原嘉鱼县渡普镇烟墩村7组,后任生产队队长。下乡以来,刘爱勤为了家庭,放弃了去师范工作的机会,放弃了回城的优越生活,在姨姐中风卧病在床无人照顾之时,毅然决定接回家照顾,用豁达的态度和纯朴的方式爱护妻子、照顾亲属、团结邻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身边人树立了榜样。

他奉献不为索取,谋事不为谋利,不看重名利得失,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47年来真情矢志不渝

1976年,在熟人的介绍下,从武汉到嘉鱼的下乡知青刘爱勤与妻子沈会元相识、相知、相爱,并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夫妻俩相亲相爱,勤俭持家,很快又生儿育女,尽管生活中有着很多困难和艰辛,但是他仍然用真善美的眼睛去看世界,怀抱着爱与希望去生活,去照顾爱人,去维持生计。走进他家,会发现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虽然日子清贫,但四口之家倒也其乐融融、和谐温馨。

不管生活多艰辛,条件多艰苦,丈夫总能乐观去看待,积极去面对,所以我也不觉得苦了,日子也过得很幸福。”回想起结婚多年的时光,妻子沈会元感叹道。

作为当时的下乡知青,婚后刘爱勤有两次返回故乡武汉的机会,但前提是不能携带家属,为了不和爱人、孩子分隔两地,他毅然放弃。一边是城市轻松的工作,优渥的生活条件,一边是农村艰苦的体力活,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下。刘爱勤说:“我从不后悔作出这个决定,这里有我的家,我的亲人,照顾好妻儿是我的责任。”在他和妻子的日夜操劳下,家庭经济情况好转,生活有了很大的起色,还盖起了三层的楼房,日子越来越红火。

刘爱勤退休后,妻子沈会元便在潘湾社区税务所的食堂上班补贴家用,因为心疼妻子,刘爱勤经常去给妻子帮忙,两个人做事拿着一个人的工资,他却乐此不疲。他总是说:“能够分担一点就分担一点。”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家庭关系中,刘爱勤夫妇总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夫妻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得到了街坊邻里的一致认可。

沈会元说:“每次有小摩擦的时候,丈夫都不会和她计较,无论是谁对谁错,总是先服软道歉。”他们尊重长辈,关心爱护子女,追求淡泊,提倡节约,严于律己,以言行影响儿女,共同建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向上的文明家庭。

刘爱勤一家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中极其普通的一个家庭。在这个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构建了一个相互理解、和睦相处的生活氛围;有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有一种热爱生活,珍惜所有的心态,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尽孝道、讲亲情的传统美德。他们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绘就了一幅美好的家庭生活画卷。

27年来照顾无微不至

1996年,刘爱勤的姨姐沈顺嘉因为中风而导致腿部瘫痪,生活无法自理。考虑到姨姐孤身一人的情况,刘爱勤主动向妻子提议将姨姐沈顺嘉接到家中照顾,在沈顺嘉最无助的时候,夫妻俩送来了温暖。“姨姐没有丈夫、没有子女,我们夫妻俩是她唯一的亲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尽心尽力照顾她。”刘爱勤说。

一句简单的承诺换来的是二十七年如一日地悉心照顾,由于中风瘫痪在床,刘爱勤每天都要给她翻身、擦身体、清理卫生,一做就是27年。

由于长期卧床,刘爱勤姨姐的食欲不好,刘爱勤夫妻俩就变着花样地给姨姐做些蛋羹、鸡汤、细面条等易嚼、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在他们的精心照顾下,沈顺嘉的食欲渐渐好了起来,心情也好了起来。为了给沈顺嘉解闷,刘爱勤买了一把轮椅,夫妻俩每天早上和傍晚带她去江堤上“兜风”,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沈顺嘉有时需要打针,刘爱勤专门在家中的墙上钉了一个钉子挂盐水瓶,请卫生院的工作人员来家中为沈顺嘉打针。由于长期不运动,很容易对肌肉形成萎缩,夫妻俩就扶着沈顺嘉一点点行走,竭尽所能的细心照料,在如此精心的照顾下,沈顺嘉的双腿从以前的完全不能走路到现在可以勉强走路,是他们的支持让沈顺嘉能够更勇敢地面对生活,也更加乐观地迎接未来的每一天。

记者来到刘爱勤家中时,姨姐沈顺嘉正在家中散步。她说:“起先我一直卧病在床,现在能走了,我每天都会在家来回走几圈,走几圈人舒服一些。”

二十七年如一日的照顾说不困难是不可能的,照顾姨姐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夫妻俩却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他们用自己的爱心温暖姨姐的心灵,对他们来说,27年的陪伴,早已成了一家人。沈顺嘉说:“虽然我没有儿女,但是有妹妹和妹夫的照顾,有一个和谐友爱的大家庭,我很满足。”

在刘爱勤的影响下,他的儿女对长辈也十分孝顺。他的一言一行被周围的人看在眼里,受到了广大居民的好评和赞扬,在社区起到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示范作用。

54年来工作任劳任怨

1968-1974年,那是刘爱勤认为最有价值的六年。这六年,他作为知青来到渡普镇原烟墩村七组,在那里留下了属于他的青春岁月。正如他说的那样,当年很苦,想起来很甜,不能忘,也忘不了。那段时间,刘爱勤白天顶着烈日积极参加劳动,晚上靠着柴油灯坚持读书学习,昼耕夜诵的他很快就当上了生产队的大队长,并且在长期的艰苦生活和劳动磨练中,形成了自强、自立、自信、自重的品格,培养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甘于奉献的精神。

当生产队大队长期间,刘爱勤得到了去师范工作的机会,但考虑到自己是大队长,队里有家境十分困难的年轻人需要工作的机会,他便将机会让给了更有需要的人,自己则选择在农村落地、开花、结果。“我不觉得在农村生活有多苦多累,相反我还很满足在农村的生活,所以我将机会让给更需要的人,帮助他人脱离困境。”刘爱勤说。

1975-2007年,刘爱勤又辗转到砖瓦厂工作了32年,200余斤的板车对他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尽管工作繁重,他仍然乐观面对生活,他常笑着说:“好身体都是拉砖锻炼出来的。”

退休后,他仍在发挥余热,用善良拉近人与人的距离,用温情缩短心与心的距离。刘爱勤早上帮助妻子工作,中午再赶回来给姨姐沈顺嘉做饭。对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只要有时间,他每次都会积极参加,无论是维护社区环境卫生,还是节假日相关的文化活动,他都会积极响应号召。

疫情防控期间,他主动要求当志愿者,积极配合社区工作人员,认真开展卡口值守工作,协助社区开展环境卫生喷洒消毒,主动进行防疫知识宣传引导等工作。

他说:“虽然我的年纪比较大,但是我的身体还是很健康,我希望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够帮助到大家。”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居民纷纷自发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

邻里乡亲遇到了困难,他每次都会伸出援手,捐款捐物,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他都尽心尽力地去做。

这么多年不管谁家有困难,他能帮的一定帮,他对老伴跟姨姐的好我们也都看在眼里,刘大爷真是我们的榜样!”刘爱勤的邻居田秀芬说道。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汪利珍:从都市“打工妹”到致富“新农人”
下一篇: 转出一片新天地——记省劳模、湖北三环汽车方向机有限公司技术带头人徐前华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