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鱼县陆溪镇,提起王四海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源于他的一支农机合作社,这支队伍从稻子的育苗、栽插、防虫、收割等各个生产环节的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不仅让他成为村民种田的好帮手,也是我县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支主力军,他本人成为我县种田现代化的积极推动者!
从放飞梦想到回乡种田
出生于1979年的王四海是嘉鱼县陆溪镇铜山村人,1997年毕业于咸宁农校,正值18岁的青春年华,他怀揣梦想毫不犹豫的奔向广东深圳去打工,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打工做过多个事,最后选择了开大货车。这期间他先后结婚得子,由于在外面开大货车,家里人也总是记挂着,同时感到父母年纪大了,自己一人在外漂着,也不能照顾家人,作为家中顶梁柱,为了肩上的责任,2011年他选择了回乡发展,开始了子承父业---种田生活。
王四海在智能催芽室
从规模化生产到现代化经营
这些年来,随着农村青年大量外出务工,许多农田变成了农闲田。为了不让它们荒着,他勤劳的父亲就不断的从村民手中扭转土地,等到他回家时父亲种的稻田已经有300多亩,也是当代“地主”,但是每到插秧的时总是按老式的作业;请人插秧,人山人海,还要管饭,费工费时不说,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加快,请人帮工就更难了。这些问题让王四海思量再三决定:种田必须走机械化的道路。
2011年王四海组织一群农机专业人员在自愿、平等、公开的基础上成立了嘉鱼县普乐农机专业合作社,王四海任法人,合作社成立的初衷旨在更好地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机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合作社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现有社员82人,拥有新型收割机12台、拖拉机22台、旋耕机22台、植保无人机3台、乘坐式高速插秧机2台、开沟机2台、播种机4台、北斗40台、排灌设备10套及其它农机设备共计120余台。注册资金200万元,总资产近800万元,这个规模在全县也是名列前茅的。拥有这些现代化的设备,让他家的田最早实现现代化作业。
王四海从育苗、插秧、防虫、收割四大流程给我们算了一个的帐:首先是育苗,根据发展需要2024年合作社新购进一条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新建一个面积300平方米的智能催芽室及更新育秧大棚,承担陆溪镇水稻育秧机插新种植模式推广。他说现在早稻的育苗时间已经过了,不过2024年3月育苗的图片视频都在,从视频可以看到一条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正开足马力生产。经过摆盘、撒土、浇水、播种、
盖土、出盘,整个工序流程不超过20秒,一个育秧盘就播种完成了。“正常情况下,育秧机1小时可播种约1200个秧盘,既省时又省心。”王四海说,与人工播种相比,智能化育秧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具有稻苗生长整齐、速度快、提高亩产量、实现精良播种等优势。
王四海还详细介绍了300平方米的智能催芽室,上面播好的秧盘在催芽室进行72小时的暗化处理后,就可以放入育秧大棚。在育秧大棚里,工人们通过土地翻整、平整苗床,将从育秧工厂出来的秧盘整齐地摆放在苗床上。棚里设备齐全,配备了智能水肥一体化喷灌设施、环境气象指数实时监测设备、电子显示屏等智能化监控、喷淋系统及相关配套设备和物联网平台等,可实现实时监测并控制棚内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度等,精准控制秧苗成长环境,利于培育壮秧。
“相比传统方式,机械化集中育秧有‘快、齐、匀、壮’等特点,不仅种子的发芽率提高了,而且在起秧时没有根系的损伤,成活率可达95%,而传统育秧方式只有80%。”王四海说,集中育秧不仅省时省工,提高粮食产量,每亩还可节省成本60多块钱。这个育秧机一天可以育种750公斤,平均可以满足300亩地的秧苗。特别是早稻为保证育苗质量,需要在温室里面育苗,彻底解决了全镇早稻育苗难题。
其次是播种机,他们现在有两台播种机,一天可以播种80亩地。如果按老式的作业需要40人干2天的工作,不仅费工费时,关键是请不到人,还会误工误时。
第三是病虫防治,他们采用的是无人机防虫和太阳能杀虫灯。植保无人机具有超低容量,精准施药,一台无人机一天至少可以完成400亩地作业任务,防控更加高效。防治效果更佳,它是人工效率的十多倍,而一台太阳能杀虫灯可以覆盖周边30多亩大田,可以有效降低防虫害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这些不仅绿色环保,而且极大的提高了防虫效果。
第四是收割。一天按工作十小时计算小型收割机可收二十到三十亩,大型的可收割100亩,这些都是人工无法比拟的,也是不敢想象的。也正是有了这些现代化的作业方式,让他的产业从父辈的300亩发展到今天的800亩。而他骄傲的说,最多的时候曾达到2000多亩,但是由于战线长,管理难度大,特别是除草、需要二级取水灌溉等问题,只能靠人工操作,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广种薄收。通过再三的思考,他决定走少而精的路子。现在他把自己的农田缩减为800亩,他就有更多的时间为村民服务。每到播种时节他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不断有人预约插秧。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他采取的是订单种植,不仅包育苗,还包收购,价格也相对高一些。村民们也都愿意找他。所以他现在比以前更忙碌了。当说到效益时,他谦虚地说近些年来,挣的钱除去家里的正常开支,几乎都在添置机械设备和学习新技术上面,他高兴地说:“我喜欢这种累并快乐的日子,充实也踏实!”
从耕耘收获到谋划未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起王四海的成功,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主任、县植保站负责人耿协洲赞不绝口:“作为一个新型职业农民,王四海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思考,不断学习。他多次参加县里举办的各类技能培训班,像拖拉机和收割机这些他都是自学的,插秧机是跟合作社的师傅学的,无人机是向卖无人机的人学的,不会的就上网查,四处拜师,直到搞懂学会为止,如今他的插秧播种技术和无人机操作都是顶呱呱的。”2020年他还荣获农业部颁发的农机修理工证书,这在全省都是凤毛麟角的;他的基地被授予2020年度湖北省示范家庭农场;他的农机合作社评定为市级示范合作社;他本人被评为咸宁市首届种粮标兵、嘉鱼插秧能手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王四海说:“如何才能让田地更高产?如何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而且不降低耕地地力?如何才能更加节约成本?”这一个个的问题在他的脑海里不停的飘荡着,他也不停的思索着。他说要使农业增产丰收,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一样都不能少。于是他采取订单种植,精选优种、及时育苗,播种;为保证良肥,他与周边养鸡养猪户建立关系,把他们的有机肥及时收购,增加土地底肥;同时在防虫都使用高效低度农药、秸秆还田等绿色新技术,不但节约了成本,节药节肥,还培肥地力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他家的稻子总是一收割就被抢购一空。大家都说他家的稻子好吃!他谦虚地说:“只有走绿色环保,降本增效,机械化的道路才能实现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通讯员 陶满玲)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用心用情做好药——记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真奥金银花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志海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恬、通讯员梁耀报道:21日午后,走进咸安区汀泗桥镇联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一间写着“蔬菜...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宋文虎报道:4日,细雨蒙蒙,通山县南林桥镇石门村村委会广场人潮涌动,数百名村民冒雨参加景元农...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谭昌强、通讯员鲁炼报道:4月22日,嘉鱼县高铁岭镇白果树村村委会里挤满了人,数十位村民自觉排成...
咸宁网讯通讯员郭袁报道:为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突出合作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职能,连日来,高铁岭镇各部门协同合...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谭昌强、通讯员聂夏云报道:连日来,在嘉鱼县沙子塘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梨园里,前来采摘的游客...
香城都市报记者王奇峰通讯员马映邓丹“这一茬小白菜采收后,要接着种菠菜。”9月25日,在嘉鱼县新街镇余码头蔬菜专业合作社的...
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咸安区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一系列精准扶贫工作精神,结合扶贫点双溪桥镇孙鉴村实际,...
1日,嘉鱼县富德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菜农们在一垄垄的菜地里忙着松土、移栽,采收蔬菜。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红菊特约记者龙钰通...
7日,嘉鱼县高铁岭镇九龙村的“135”养鸡育雏基地,嘉鱼县林下生态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张亮准备将第二批种蛋放入孵化机进行孵化...
咸宁网讯通讯员祁声坤、陈醇报道:5月9日,走进嘉鱼县富德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设施化蔬菜基地,只见员工们为蔬菜整枝打杈、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