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湖北省总工会公布了2025年湖北五一劳动奖章和湖北省工人先锋号表彰名单,来自真奥金银花药业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毛志海名列其中。
“85后”毛志海,从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17年,始终把药品生产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主持完成多项技术改造、质量改进,公司多年来未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和用药安全事故,产品自检和送检合格率100%,被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聘为“药品科技咨询专家”,获评“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
用心做更好的产品
5月12日,走进真奥药业展厅,整齐摆放着一排排金银花口服液的样品,条状袋装一支含量20ml,方便携带;沿着虚线轻松撕开,易入口……
2011年,毛志海带领团队对金银花口服液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和改良,2015年“一种金银花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获授权,采用该专利技术生产,产品中指标性成分绿原酸含量显著提高,有效缩短了金银花提取、浓缩时间,生产能耗大幅度降低。
“当时的金银花口服液含量低、易出现沉淀物、生产能耗大、劳动强度高,必须改变这种耗时耗力的情形。”毛志海回忆道。由于公司条件有限,毛志海带领团队到湖北中医药大学开展前期摸索和论证。
原来的生产过程太过粗放,他从调整生产参数开始改良生产工艺,对产品的每一步流转进行质量评估,开展工艺稳定性试验,逐步完善生产工艺。
工艺过程改进后,接下来是对产品口感进行不断改进试验,原来的口服液口味寡淡,甚至是苦涩。他每天做十几瓶样品,一瓶一瓶地尝试着合适的口味。起初的甜味剂选用的是蔗糖,口味太甜腻,在产品技术革新活动中,公司又尝试了木糖醇,甜度适宜,不会引起血糖波动,没有龋齿的风险,兼顾老人、孩童群体需求。包装设计方面,原来的硬管包装,在携带或使用时易误伤手,2017年毛志海尝试做成条带软包装,并在新产品金银花果冻中进行尝试,2022年条袋软包装正式用于金银花口服液,安全、便携又方便打开……
研发面向市场,质量源于匠心。2020年12月,真奥金银花口服液成功入围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这是我市首家通过国家价格谈判进入医保报销目录的药品。2021年、2022年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连续两年出台的《湖北省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都把金银花口服液列入隔离人群和儿童预防用药的清单。
参加工作17年来,毛志海还牵头完成金药膏工艺研究、无糖型金银花口服液、金银花饮料/果冻研制等多项与金银花相关的产品和技术开发,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公司质量部部长、生产部部长、开发部部长、副总经理。
“三个1/3”创造扩量赶产奇迹
2022年12月,金银花口服液市场需求迅速扩大。为满足销售需要,车间生产从设备到人手都面临巨大挑战。紧要关头,毛志海也加入这场攻坚战中,他和生产技术人员克服重重困难,连续奋战,短期内将金银花口服液产量增加3倍,堪称中药药品生产业内奇迹。
“这得益于三个1/3的生产现场管理。”毛志海介绍,从原有的1个班次,逐步增加到3个班次。每个班次的车间员工1/3是有经验的熟练员工,1/3是刚上岗的新员工,另外1/3是还没正式上岗的待训员工,大家一起边看、边学、边干。
为了保障生产质量,公司推行“领导当员工用,员工当管理者用”。在核心生产车间,各个部门的部长、副部长,都到车间一线,负责一条生产线的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与普通员工一起干;而在包装等辅助生产车间,采取劳务外包的方式,新招100多名临时工加班生产,原来包装车间的员工就化身为生产线的管理者,教新员工基本操作工艺,同时巡检生产线,保证生产安全。
生产场景中,除了人这个根本因素外,设备的运用也至关重要。由于不可能临时增加设备,毛志海提出把设备的潜在产能分步运用到最大值。比如,原来一条线一天只生产5吨,先提升到7.5吨,增加质量和安全保障工艺,稳定生产一两个星期后,再扩大生产,同步配套实施质量和安全保障工艺……每一次产能扩大,他与质量管理部长都到现场检验,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公司金银花口服液产能从50万支快速增加到150万支,大大缓解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药品市场供应压力,公司得到了各级防疫指挥部和卫健部门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公司相继荣获“绿色工厂”“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
打造面向未来的“人才梯队”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需要人才的引进和培育。
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的毛志海,经过十多年实践和磨炼,拥有正高级工程师、执业(中)西药师、质量工程师等多项“人才头衔”。他不仅重视个人的成长,更关注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他在工作实践中提出人才梯队建设的理念,每个重要的岗位都要确定培养后备人才。毛志海代表公司与湖北科技学院、湖北工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及其他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吸引院校学生到企业实习。在学生毕业前就让他们了解企业是干什么的、待遇怎么样、企业的目标是什么,进而提高人才留下来的可能性。
“要给人才松绑。员工喜欢干什么,就让他自己提要求,然后公司也要跟他提要求,设立一定期限,实现双向奔赴。”公司将人才培养作为一个大循环,培养一岗多能服务型人才。干生产的,一定时间后愿意学质量的也可以交流到质量部门来,同样的,质量部门员工也可以干生产,让管理干部坚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所有的技术骨干必须带梯队。
公司还制定针对性非常强的引才、留人政策,购房、结婚等相关补贴和当地政府政策同步;每年组织员工前往大型知名的药企进行学习,既学习技能,又开阔眼界。
2020年以来,公司引进高级以上职称人才2人、药学本科以上大学生22人,接收大专院校实习生数百人次,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毛志海也先后被湖北工业大学聘为兼职硕士生导师,被湖北科技学院聘为“产业教授”,为国家制药行业培养了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咸宁日报记者 祝丹娜 通讯员 陈慧君 阮玉洁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陆溪镇王四海:甘当种田现代化的推动者
下一篇:
【人物通讯】一位新农人的田园生涯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恬报道:19日, ,今年,我市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服务推动产业...
区住房公积金中心将开通人才业务受理窗口,优先为高层次人才办理住房公积金各项业务,符合条件的即时办结,暂时不符合条件的...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从领域来讲,新能源汽车技术岗位全面涵盖智能制造、质量管理、设...
这对咸宁人才是一个巨大鼓舞,对市外人才是一种有力感召。另一方面,用人机制体制不活,人才流动不畅,一些部门和企业人才流...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要素与根本动能,特别是在加速推进企业转型发展进程中,迫切需要人才作为资源支撑。人才办要以满足企...
这要求我们必须强化需求对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靠政策、靠产业、靠企业、靠服务环境,培养和引进一批高...
咸宁网讯(通讯员 王长青)日前,田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评估为全国1436家科研工作站合格单位。通过多年努力...
今年来,咸宁高新区始终坚持“引育用留”,着力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打造“人才高地”,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奋力冲刺“全国100...
近年来,在咸宁市委人才办的坚强领导下,嘉鱼县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做好“引、育、用、留”文章,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精细...
从国家工信部确定为国家“绿色制造”名单,再到全国二个光电摄像模组数字化车间、IT信息化车间国家标准示范企业,任何一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