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主营一支楠竹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黄柱、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吴翔报道:21日,在咸安区大幕乡桃花尖村,乡林业站站长张武手持便携式竹林垦复机,组织村民对楠竹进行深翻、除草等冬季管理。
大幕乡楠竹面积达7万余亩,楠竹是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一直以来,当地楠竹经营还是粗放式经营,经济效益不高。
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两年来,在区林业部门的帮助下,该乡不断加强冬季楠竹抚育工作。目前,已对桃花尖、南山村1000余亩楠竹进行了除草、深翻等科学管理。
今年,该乡还专门引进了林丰竹业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为巨宁公司加工半成品。目前该公司已开始了厂房建设工作。
咸安区楠竹资源丰富,全区楠竹种植面积达28.32万亩,年采伐量300万支。该区借鉴安吉经验,推动楠竹产业发展,一方面,由区林业局组织竹农大户到安吉山川乡、天荒坪镇等竹产区取经,学习楠竹栽植、抚育及竹加工业发展经验;另一方面,成立全区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服务竹产业发展,先后在桂花镇南川村建立楠竹调查样地4个,购买竹林垦复机、竹蔸粉碎机、钩梢刀、割灌机等,大力推广楠竹栽植、竹林垦复、钩梢、竹腔施肥等技术。
同时,该区做到生产与加工一体,积极引进竹加工企业,有5家企业与该区签订投资意向协议。预计到2020年,该区竹产业年产值将达到50亿元,在现有规模上翻了一番。
赤壁:主攻一杯清茶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刘子川报道:22日,羊楼洞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波盘点了企业“成绩单”:今年至今,共实现国内外贸易交易总额2.332亿元,其中,新签约东南亚外贸订单年度累计3000万美元、吉尔吉斯斯坦外贸意向订单600万美元。
近年来,赤壁市大力推进茶产业发展,不断融进万里茶路经济带,积极拓展茶基地、茶加工、茶市场、茶文化,着力打造集多种茶元素于一体的“一杯清茶工程”。
该市采取大户承包经营、企业订单收购的联合开发模式,高标准推进茶园基地建设,茶园总面积已达12.3万亩;同时,大力扶持茶产业园建设,整合赵李桥砖茶产业园、羊楼洞茶生态文化产业园,成立赤壁砖茶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
产业要发展,龙头是关键。该市有茶叶加工企业3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有“川”字牌青砖茶、“羊楼洞”牌老青茶、“松峰”牌名优绿茶三大主导品牌,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
为拓展市场,该市积极开拓万里茶道经济带沿线城市和地区销售市场。在新疆、内蒙古、北京、上海等城市设置直销展示窗口100多家,在俄罗斯和蒙古国设立公司2家,产品进入当地1000多家超市和销售网点。
“地方政府的重视,是茶企发展的坚强后盾。”陈波说,近年来,该公司在政府支持下,强化品牌推广,搭建营销网点,努力实现“洞茶复兴”蓝图。
嘉鱼:主打一篮蔬菜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王恬、通讯员王婷婷报道:24日,在嘉鱼县潘家湾镇新农果蔬科技园内,数十名村民正在紧张地往货车上装运蔬菜。
“这是水果黄瓜,摘下来就可以吃。我们用的全部都是有机肥,无污染,口感很好,一点都不涩口。”负责人张太军告诉记者,该园今年种了6亩黄瓜,全部销往武汉,每公斤售价4.4元,是普通黄瓜价格的两倍。
今年,张太军投资1600万元,新建设施蔬菜基地260亩、冬暖棚30个,棚内水、光、温控制在最适宜蔬菜生长的条件,小黄瓜、西兰花等半个月就可出一茬。
嘉鱼是蔬菜种植大县,蔬菜总面积60多万亩。千家万户种蔬菜,市场冷暖无定律。如何破解销售难?
走进国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将黄瓜、白菜、冬瓜等洗净、消毒、分装,一份份光鲜的净菜,被运往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大超市。目前,嘉鱼有蔬菜、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5家,实现加工产值35亿元。
近几年,嘉鱼县委、县政府在“一篮菜工程”上做文章,通过“建基地、引企业、创品牌、健网络、抓服务”等举措,建立五大蔬菜板块基地,即18万亩“两瓜两菜”基地、3万亩设施蔬菜基地、3万亩特色蔬菜基地、3万亩西甜瓜基地、5万亩水生蔬菜基地,18个蔬菜和水产品种获得国家绿色认证,169个蔬菜和水产品种获得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
截至目前,该县蔬菜实现产值32.5亿元,比去年增加1.5亿元。
通城:主推一壶茶油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程慧、通讯员杨旻报道:“远看一片绿,近闻一股香。”这是24日记者来到通城县黄袍山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区的第一印象。
“从原材料的采集到产品的包装出厂,信息中心会进行全方位监控,确保出产的每一滴本草天香牌茶油都是天然、无污染的。”黄袍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管理中心主任胡华明说。
记者了解到,园区占地500亩,计划总投资5.95亿元,建有油茶良种繁育基地、精深加工区、油茶博物馆、观光博览区及食用油储备区五大功能区,有年处理万吨油茶籽的4条冷榨生产线、精炼车间、十万级无尘洁净灌装车间,时产高端食用茶油2000瓶。
作为通城油茶产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湖北黄袍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全县68个自然村建立272个油茶基地,总面积达4万余亩,既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也推动了产销一体产业模式的发展。
自2010年以来,通城县立足本地实际,瞄准“建成全国一流的油茶重点示范县”的目标,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已达24万亩,油茶综合产值10亿元。
该县还积极寻求省林业厅、林科院等科研部门支持,在全省率先应用“无纺轻基”、“芽苗砧嫁接”等技术,年出圃优质油茶苗400万株,并被列入全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
如今的通城,正向着40万亩高效高产油茶基地、年产茶油2万吨、年总产值50亿元的方向迈进。
崇阳:主做一根麻花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王凡、通讯员汪光敏报道:22日,面对公司销售报表上一路上扬的数据,湖北众望公司董事长方福德在热情推介产品之余,感叹崇阳县农产品市场之变。
“咱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牢牢占据着市场!”县农办主任汪为民介绍,在全市农产品加工会上,崇阳展出的农产品倍受追捧,围观的顾客络绎不绝,其中像“众望”等一批知名品牌尤其受欢迎。
作为全国小麻花之乡,为了将小麻花做成大产业,该县制订了《关于加快小麻花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四个优先”政策,即实行农发行优先贷款、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优先扶持、项目用地优先保证、企业问题优先解决。
该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汪光敏表示,在落实各项优惠措施的同时,该县鼓励技术创新和扩大生产,并实行县委领导“一对一”负责制,吸引了一批当地能人和外地富商投身到麻花产品加工中。
“我们以前是生产蜂蜜的,现在也生产系列小麻花。”三普公司负责人说,在优惠政策的激励下,众多类似三普的厂家都想在麻花市场上“分一杯羹”。
目前,该县有麻花生产厂家46家,有规模的28家,年产值5亿元,创税收4000多万,网络用户近万户,参与就业人员2、5万人;先后打响了“君欢”、“金欣”、“唯德”等众多小麻花品牌,产品热销全国各地和海外市场,形成了百花竞开的态势。
通山:主抓一群畜禽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徐世聪、通讯员焦元德报道:“现在畜禽行情好,我的养鸡合作社发展得越来越快。”22日,通山县瑞丰养殖专业合作社老板王光远高兴地说。
经过12年的摸爬滚打,王光远从刚开始的100多只土鸡,发展到如今10万只土鸡、年产土鸡蛋200万余枚的养殖规模,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鸡状元”。眼下,他申报注册了市级知名商标和国家绿色食品标志,瑞丰牌土鸡蛋热销上海等大城市。
王光远的成功,得益于该县持续主抓“一群畜禽工程”的思路。
“我们充分发挥山场面积辽阔、饲草料资源丰富的条件,致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的增收优势。”县农办主任刘来鹏介绍,县里将“一群畜禽工程”作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作为大力调整畜牧业结构的战略来抓。
为此,该县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将荒山荒林集中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手中,形成规模化、模块化经营;综合运用省级财政专项调度资金、财政担保贷款、扶贫贴息贷款等政策,解决涉牧单位融资难;加强对养殖合作社规范化指导,引导分散小生产对接统一开放的大市场,鼓励其进行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和统一服务。
随着特色农业的不断壮大,截至目前,该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128家,其中省市龙头企业达到65家,带动从业人员近1.4人。今年全县畜禽企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0亿元。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交警二大队整治冬季交通秩序 保障出行安全
下一篇:
咸安男子误会妻子赌博 挥拳相向致妻子眼睛受损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 朱哲、通讯员 黄长松、邹国明报道:刷一下身份证,再对着镜头拍个照,就能叫号办税。实名办税带...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恬报道:3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与党外人士代表座谈,听取党外人士对政府工作...
今年元旦,我市旅游市场秩序井然,欣欣向荣,迎来了新年旅游市场的“开门红”。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刘子川报道:如何在短短几年里,迅速成长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家?用刘媛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