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鱼县,有这样一户家庭,他们用教书育人播撒希望之光,用志愿服务传递文明薪火,用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这就是荣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的孙家万家庭,他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了不平凡的故事。
躬耕杏坛:匠心独运育桃李
1996年,孙家万从师范院校毕业,毅然回到家乡嘉鱼县渡普镇东湖村,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了自己的教学生涯。初到东湖小学时,破旧的教室和铺满煤渣的操场令孙家万心酸不已:“当时看着这些孩子,就像看到了少年时的自己,都是苦孩子,我不帮他们,谁来帮他们?”从那一刻开始,孙家万就笃定了坚守乡村、为乡村教育撑起一片天的信念。
面对艰苦的教学条件,孙家万秉持“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决心。亲自动手制作教具,想方设法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潜心钻研课程,创新教学方式,努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他的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种子,只要我们用心浇灌,他们就会开出绚烂的花朵。”孙家万坚信,生命可以影响生命,心灵可以感动心灵,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自信、有能力、独立的个体。
从普通教师到学校校长,他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清晨,他领着孩子们早读;课间,他带着孩子们一起运动;中午,他和孩子们一起就餐;夜晚,他悉心辅导孩子们的功课……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在通往农村学校的乡间小道上,孙家万一走就是29年,虽然路有泥泞,但他步履坚定、铿锵前行。
“如今,我的大女儿也和我们夫妻俩一样,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光发热。”孙家万欣慰地说,“我想,这也是一种传承吧!”
笃行公益:爱心接力传温情
2009年,受老师张同庆邀请,包括孙家万在内的一行人前往四川雅安开展志愿活动。在当地志愿者的带领下,他们背着300余本图书和一个重达20余公斤的书架,行走在不到2米宽的悬崖峭壁的小径上。历经8个小时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将图书送到了海拔1400多米的古路村小学。看着孩子们手捧书本时绽放的灿烂笑容,孙家万红了眼眶:“那一刻我就决定,这条路要一直走下去。”
自那以后,孙家万在公益路上风雨兼程十六载。他的足迹遍布全国31个省市,总行程达15万余公里。他个人先后捐款10余万元,并携手“担当者行动”公益组织,通过发动社会募捐等方式,累计为全国乡村学校建立图书角4.6万余个、少儿阅读活动中心21个,惠及百万名乡村学子。
“我非常感谢我的妻子,没有她的支持,我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公益事业中来。”谈及此,孙家万对妻子张淑莲充满感激,“我在外奔波的时候,爱人独自照顾双方4位老人及一双女儿,默默守护着家庭。尽管家境并不宽裕,但只要公益活动需要资金,她从不吝啬。”
在孙家万夫妻俩的言传身教下,他们的女儿自小就充满爱心、热心公益。“从小学到大学,大女儿先后委托我为困难学生捐赠图书1000多册,并时常为受灾地区捐资捐物。”看到女儿同自己一样乐于奉献爱心、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孙家万心中满是骄傲与自豪。
传承家训:文明家风润邻里
一个温暖的家庭,离不开良好家风的滋养。在孙家万家中,“廉洁修身、勤俭持家、夫妻和睦、孝老爱亲、邻里互助”二十字箴言,是三代人恪守的家风家训。他们将其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身体力行地诠释新时代好家风。
走进孙家万家中,干净整洁的环境、摆放有序的家具令人眼前一亮,客厅里挂着的全家福洋溢着幸福的气息。一侧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孙家万的两个女儿正坐在一旁静静地阅读书籍。“孩子从小就懂事,我们在备课,她们就在一旁做作业、看书。”在孙家万夫妻俩的影响下,两个孩子养成了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在家庭生活中,孙家万家庭始终践行着团结和睦的理念,一家人相互理解、支持,遇到问题共同商量解决。张淑莲笑着说:“不论工作多忙,我们都会抽出时间陪伴家人。每天晚上,一家人都会坐在一起聊聊天,分享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
在街坊邻居们的眼中,孙家万一家热心助人,是社区里公认的好邻居。有一次,邻居家的孩子生病,父母又不在家,孙家万得知后,立马开车将孩子送到医院,并垫付了医药费。孩子父母赶到医院时,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样的暖心之举在他们生活中还有很多。
孙家万至今仍记得父母说的“吃干净碗里的每一粒米”这句质朴却厚重的话语。“我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是农民。尽管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用自己的言行教会我善良厚道、勤俭节约、勤劳本分,对家庭负责,这些朴素的观念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孙家万说。
从三尺讲台到公益征程,从家庭小爱到社会大爱,孙家万家庭以二十九载的坚守、十六年的公益足迹和三代传承的家风,诠释了新时代文明家庭的深刻内涵。他们的故事证明:每个家庭都能成为文明的火种,由微光汇聚成璀璨星河。
咸宁日报记者 王麒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借力“知音湖北”东风 咸宁在长三角地区奏响文旅强音
下一篇:
咸宁市举办职业技能竞赛 选拔家政服务业高技能人才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文谨、通讯员王远远报道:17日上午,市委党校举行2019年下半年主体班开学典礼暨“不忘初心、牢...
推动地方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上茁壮成长。
本次活动,让全体团员青年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家纷纷表示将以革命英烈为榜样,把革命精神融入到学习中,让...
活动中,党员代表们为退役军人零售户送上节日的祝福和慰问礼品,并认真聆听他们讲述军旅故事,一起重温难忘的烽火岁月,共话...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杜培清通讯员金顶挑)近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咸宁网讯通讯员钱慧报道:2月16日,肖桥村组织该村15名就读于温中的学生,来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钱氏英烈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庞赟)近日,省人民政府发布了《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葛建伟通讯员唐磊高峰)20日, ,近年来,该区在农村宗祠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模式,推动宗祠转型,...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谭昌强、通讯员王远远报道:1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小兵,为参加全市组织人事履职能力提升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