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成立至今,组建了一支50人的科研团队,已投入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现有产品200多种……”日前,本报记者在湖北瀛德智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采访时,得知该公司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不到一年时间即赢得大健康市场青睐,相关负责人对三五年内跻身行业前列信心满满。
近年来,得益于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61家,实现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百强零的突破。随着科技创新实践的持续深入,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正在茁壮成长。
当前,站在新质生产力的“新风口”,咸宁只有坚持把科技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持续厚植科创沃土,才能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新”力量。
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推动“市场主体”向“创新主体”转变。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做大做强科技企业群体,发挥企业建立内生创新机制的核心作用,是壮大“创新主体”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要通过培育、孵化,推动一批企业通过加强研发和技术改造升级,提高发展速度和质量,壮大成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另一方面要通过招引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高的高新企业,打造特色产业创新链。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单打独斗”向“集群效应”转变。科技创新不能单打独斗,需要激发“集群效应”破解研发难题。近年来,我市着力借助本地和武汉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已围绕食品饮料、光电子、智能制造、医药康养等优势产业,成立13家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其中5家获评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居全省第三。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还有一些产业技术研究存在体制机制不顺、仅为龙头企业所用等问题和弊端,离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公共、专业、开放、共享”的原则要求差距不小,亟待进一步探索解决。
强化创新服务支撑,推动“科研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变。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相关政府部门要制定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营造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让各地人才“近悦远来”。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服务者”意识,主动靠前为科技工作者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后顾之忧,积极为其科技创新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变,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王莉敏)
编辑:hefan
上一篇:
围绕中心任务 用好重要法宝—— 一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下一篇:
筑牢暑期安全防护网
咸宁网讯通讯员王莹、王丽燕、刘薇报道:12月16日,从赤壁市科信局获悉,湖北省科技厅发布通知,湖北省赤壁产业技术研究院备...
咸宁网讯记者杜培清、通讯员陈新辉报道:近日,湖北省科技厅发布公示通知,湖北省咸宁功能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备案为省级产业...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困难、中试环节缺失、企业中试风险大等问题,我市在赤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建设公共研发中心和27000平方米的标...
10月31日从省科技厅获悉,截至目前,我省已批准备案了21家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以下简称创新联合体),涉及车规级芯片、新一代...
联合体成立后,依托联合体创新成果,成员单位荣获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在知识产权方面同样收获颇丰, 2022年度,联合体...
未来,该联合体将继续对标国外数控系统先进技术指标,组织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学研各环节推动高档数控系统核心技术攻关、产品...
并成功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湖北省瞪羚企业、湖北省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我市唯一一家以科研服...
不仅种植桂花,咸宁还加工利用桂花,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发出桂花酒、桂花茶、桂花晶、桂花糕、桂花糖、桂花月饼等食...
”5月22日, 2021年咸宁市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揭榜挂帅·创新咸宁”科技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在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科学会堂举行...
市政府计划列支6亿元专项资金,全力支持咸宁(武汉)离岸科创园加快建设,目前已考察了联投光谷·芯中心、东湖高科医疗器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