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杨友平、卢华、向晨琛报道:昨日,通城县塘湖镇荻田村村民黄和国吃过晚饭,换上雨衣胶鞋,拿上手电筒,来到荻田河道检查河堤。
“下午接通知,说今晚可能有暴雨,我得再去检查一下。”作为荻田河道的管护人,这些天黄和国格外忙,每天认真地查看河堤、渠道的水位安全情况,确保无恙后才放心回家。
像黄和国这样的管护员,塘湖镇有1000多人,都是塘湖兴农灌溉合作社的成员。
作为全市小农水管护机制改革试点乡镇,去年,该镇组织成立了全省第一个灌溉服务专业合作社,探索出“民办公助、管益一体”的小农水管护模式。
以前,村民经常反映小型塘堰渠道淤塞不畅、蓄水功能低下,一遇干旱,抢水争水矛盾便会出现。“只靠‘上级部门讨、自己牙缝挤’,水利设施的维修、管理费用捉襟见肘。”该镇镇长王玉坤说。
于是,该镇从落实小农水管护责任主体入手,放活水库、塘堰、饮水工程等水利设施的承包经营权,同时与管护人签订管护合同;对无收益来源的水利设施,管护人由村民大会推举选出,合作社安排相应管护经费。
“让村民参与到工程规划、建设运行、后期管护的全过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小农水建设、管理和受益的主体。”该镇党委书记吴彤说。
目前,全镇1236处小农水已全部落实管护人。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通城县商务局启动教育实践活动 助力山区建新村
下一篇:
通城麦市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确保食品药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