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咸安区农业局获悉,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咸安区茶园基地初具规模,茶叶加工能力凸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促进茶叶加工升级,打造茶叶公共品牌,拓宽茶叶销售市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咸安将出台茶产业奖励新政策,进一步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
茶园基地初具规模
在咸安双溪桥镇陈祠村,咸宁市汪大珍茶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发展的连片开发千亩茶叶示范区内,一列列青翠的茶树在阳光的照耀下褶褶生辉。该公司总经理张长川自1987年迈入茶行业,从起初去各村组收点鲜叶手工炒制干茶,一步步走到如今,成功拥有自己的茶叶品牌和茶叶生产线。他个人曾被评为“湖北十大制茶能手”,他的企业是“市级重点农头企业”,他的茶一举夺得了“中茶杯金奖”。
“随着‘罗针’茶品牌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以前的百余亩茶园的茶叶产量远远跟不上订单需求。”张长川说,2015年,他投入大笔资金,引进先进的自动化茶叶生产线,并在双溪桥镇陈祠村、九彬村荒山上新建茶园1000余亩,从浙江引进安吉白茶、黄金芽等无性系列茶树良种,按照高标准建园。经过2年的科学管控,预计明年,茶园就会迎来丰产期。
而在大幕乡,咸宁市田园茶叶专业合作社,于2015年秋在西山下村投资600万元,流转荒地1000余亩,建立标准化有机茶园示范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计划投资1500万元,发展茶园5000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茶园10000亩……
据了解,仅今年上半年,咸安在大幕、马桥、桂花等地已建成标准茶园2000余亩。目前,咸安全区茶园面积达6..24万亩。今年,全区春茶产量1550吨,春茶总产值1.05亿元,同比去年增幅分别为7.8%和7.1%。
茶叶加工能力凸显
走进湖北川玉茶业,生产车间内一条名优绿茶生产线运转不息。在车间一角的全自动杀青机旁,总经理张加川仔细设置好温度、时间等相关数据,茶叶就在机械的动作下自动翻炒起来。
“2015年1月,公司花费一百余万元自浙江引进这条全自动生产线,一天能生产500至1000斤名优绿茶。不仅加大了生产能力,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大大节省了用工成本。以每个工人一天150元的工资来算,一天省4个人工,换算下来就可以少开支600元钱。”细细为记者算出这笔账,张加川笑着说。
来到官埠桥镇张公工业园,咸宁市柏庄茶业有限公司所建的砖茶产业园占地达到120余亩。只见园区内,一栋栋标准化厂房井然排列,原料仓库、加工车间、青砖茶博物馆、审评及检测室等一应俱全。据该公司总经理金会英介绍,这是咸安最大的青砖茶加工基地,目前车间基建工作已全面完成,自动化砖茶加工机械也全部调试到位,近期正在试生产中。
此外,咸宁市三山川茶业有限公司,在食品工业园的征地25亩,从去年7月份开始动工,投资3000万元,引进自动化、连续化、清洁化砖茶生产线,建成以生产砖茶为主的加工园区,于今年5月份开始投产,预计年产青砖茶3000吨。
据了解,近年来,依托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构建茶企集群,培植柏庄、川玉、罗针、翠剑等龙头企业,形成群狼效应。目前,咸安茶叶加工顺利完成了从传统手工向机械化制茶过渡,各龙头企业按照国际认可的SC标准建立标准论、清洁化生产车间,建立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平台,全面实施茶叶全程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管。
新政策助力茶业发展
“茶叶作为咸安区主要经济作物,在全区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全区茶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与进步,茶园基地初具规模,茶叶加工能力凸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咸安区农业局茶叶生产负责人李大为说,为加快推进我区茶产业发展,深化茶叶供给侧改革,促进茶叶加工升级,打造茶叶公共品牌,拓宽茶叶销售市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茶叶龙头企业,咸安结合茶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关于加快促进咸安区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并将出台新的奖补政策。
“要通过税收收返还政策,县域调度资金、贴息贷款等金融政策、惠农政策、财政奖励政策、土地政策等全力支持茶产业发展。所有的奖励政策,要让企业努力一把就能够拿到,不努力就拿不到,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今年4月25日召开的咸安茶产业研讨会上,咸安区长盛文军说。
目前,咸安被国家认证的有机茶品牌6个,绿色食品品牌9个,无公害产品15个,“咸安砖茶”地理标志获农业部认定,生甡川、贺胜翠剑获认中国驰名商标。咸安茶业,正高扬绿色发展大旗,乘风破浪,砥励前行。(香城都市报记者陈婧 通讯员郭志明)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安区国税局召开动员大会启动纳税服务提升工作
下一篇:
咸安巡察工作向基层延伸 遏制群众身边微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