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记者陈婧、通讯员朱伟、朱蓓、雷灵丹报道:5月20日,全国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组在通城县现场核验通过“鄂通两头乌猪”新品种。这是我省继硒都黑猪、楚乡黑猪后,第三个通过国家现场核验的生猪新品种,标志着湖北生猪种业“芯片”研发取得重大突破,为优化我国优质种源供给注入新动能。
“鄂通两头乌猪”的培育历时18年,由华中农业大学刘榜教授团队联合通城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共同攻克。该品种以通城地方良种“两头乌”为育种素材,通过杂交组合筛选、系谱编程、选种选配等技术手段,系统构建了资源群体,并完成中试推广。
审定会上,专家组通过查阅育种资料、视频连线扩繁场、听取专题汇报等方式,全面核验了新品种的繁殖性能、生长速度、肉质特性及抗病能力,一致认定其符合国家审定标准。
全国猪专业委员会组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剑锋表示,该品种的审定通过是湖北生猪种业创新的里程碑,其繁殖力强、肉质优良、适应性广等特点,有望成为华中地区生猪产业的主导品种,助力我国生猪种源自主可控。
生猪产业是通城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此次新品种审定通过是通城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科研成果的里程碑。通城将以此为契机,完善技术体系,推动新品种规模化养殖,让“鄂通两头乌猪”从大山走向全国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审定会上,咸宁市农业农村局、通城县政府及华中农业大学育种团队代表分别表态,将以新品种审定为起点,锚定产业发展规划,强化科研创新与产业协同,推动“鄂通两头乌猪”成为湖北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支撑。
此次审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湖北在生猪种业领域的科研实力,也为全国生猪产业提供了“湖北方案”。未来,随着“鄂通两头乌猪”的规模化推广,湖北有望在优质种源供给、生猪产业升级及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编辑:hefan
上一篇:
咸宁市红十字会推进公共场所AED规范管理
下一篇:
咸宁市公检中心携手咸宁职院校地合作服务地方产业
香城都市报记者陈婧提起养猪,人们难免会想到养猪的环境。在风景秀丽的通城县关刀镇里港村,一位返乡创业的退役军人使家乡的...
实体店的开业,可以更好地宣传通城“两头乌”品牌,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带领村民致富。
2月24日,春光明媚,记者慕名来到通城县大坪乡方仕村采访通城“两头乌”生猪养殖,中交二航局驻村第一书记胡耀文带来好消息:...
据悉,此次央视农业农村频道《致富经》栏目摄制组采写的通城“两头乌”猪专题节目,预计在四月中旬播出,欢迎观众朋友届时收看。
目前,通城已建立4个保护区及50个保种基地村,全县存有通城“两头乌”纯种母猪5200多头,每年向外销售通城“两头乌”纯种和杂...
产品先后获得中国“陆羽杯”名茶评比一等奖、“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等, “九井峰”毫绿茶被湖北省政府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
仲夏,走进通城县麦市镇黄龙山海拔近千米山间的一处养猪场,微风徐徐、云蒸雾蕴、山幽林静、清泉流泻,号称“中华第一猪”的...
近年来,通城县依托通城“两头乌”生猪被列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品种,做大做强“两头乌”生猪“土特产”品牌,通过精加...
目前,通城已建立4个保护区及50个保种基地村,全县存有通城“两头乌”纯种母猪5200多头,每年向外销售通城“两头乌”纯种和杂...
通城县麦市镇返乡创业青年吴孝建,在外创业致富后,反哺家乡,将通城“两头乌”猪传统养殖与“5G云养猪”现代科技融合,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