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时节里,缅怀先辈、寄托哀思,我们应当倡导绿色过清明,以文明方式寄相思。
绿色祭扫,守护生态家园。眼下,气温逐渐上升,风力强劲,正是火灾发生的高危时期。传统祭扫方式如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等,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过去,因祭扫用火不慎引发的森林火灾屡见不鲜,不仅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让辛苦培育的山林毁于一旦,生态损失惨重。献一束花,植一棵树,让我们用绿色祭扫替代传统的明火祭祀,既能表达对先人的追思,又能守护生态家园,让青山常绿,绿水长流。
传承文化,弘扬优良传统。清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扫墓祭祖不仅是对先人的孝敬与尊重,更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传统的体现。在祭扫过程中,我们不应只注重形式,更应通过回忆家族的历史,讲述先辈的故事,让下一代感受血脉的延续,传承尊老爱幼、感恩先辈等优良传统。同时,要组织青少年走进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追思革命先烈,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的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融入日常、薪火相传。
移风易俗,培育时代新风。俗话说:“孝子床前一碗汤,胜过坟前万柱香。”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殡葬时讲排场、在祭扫时摆阔气等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行为,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明显与文明节俭的时代精神相悖。通过网络平台献花、点烛、留言,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共享单车或拼车出行,在祭扫场所不攀折花木、不乱丢垃圾……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时代新风,让清明更文明、更有意义。
天地清洁,万物清明。在草木蔓发的春天,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以文明之举守护绿水青山,让清明不仅“清”于环境,更“明”于心田,成为滋养精神、照鉴未来的文化薪火。
(王莉敏)
编辑:hefan
上一篇:
自发祭扫是对英烈最纯粹的敬仰
下一篇:
多措并举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墙
咸宁网讯(记者庞赟 通讯员 朱晓筠)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联系服务留咸青年, 2月16日下午,团市委联合市文联在青年企业中...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张敏、通讯员朱晓筠报道:2月16日,正月初五下午, 30位留咸青年与孩子在青年企业中心·梦享创咖,一起...
为弘扬“二十四节气”非遗文化,让辖区居民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0月29日,浮山街道碧桂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举...
近段时间,在电视荧屏上,对于二十四节气,不断出现创新表达的惊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中国诗词大会》推出“节气的诗”...
四季轮替,暑退秋凉。2018年,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每年秋分日被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全国农...
安静的音乐厅里,天使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轻巧地踏上舞台,歌唱家龚琳娜的身影也在其中,她披一袭淡绿色的长衫,仿佛春日里一...
市气象台提醒,市民需注意防范阴雨和低能见度天气对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并注意做好保暖。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庞赟实习生余易辉通讯员戴建伟)4日,市气象台发布了一周天气预报,未来一周,我市以晴到多云天气为...
咸宁网讯(记者吴青朋 实习生邓飘飘 通讯员戴建伟)昨日,市气象台预报发布一周天气预报,本周天气前期多云,后期有弱降水...
据介绍,目前,潘家湾镇共建立了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3万亩,网络带动农户3000户,年销售蔬菜约65万吨,年交易额近10亿元,并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