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崇阳新闻 >> 正文

崇阳港口乡畈上村造林13年——秃岭变绿海 荒山种传奇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2-25 09:12

张大乐 摄

2月23日,气温回升。崇阳县港口乡畈上村,年近60岁的村民庞继平从县里买回一车树苗,喊上家人去后山栽树。

他家后山的入口处,一块硕大的石碑上写着“愚公岭”。山上,参天大树硬生生地从石头缝里挤了出来,形成了绵延不绝、广大茂盛的森林。

他告诉记者,这座山本名叫“逃鼠窝”,意为连老鼠都待不住的地方。村里人嫌难听,就改为“桃树窝”。

桃树窝是崇阳县面积最大的石漠化荒山,连片达2万亩。山上曾经乱石成堆、杂草丛生,山坡与山坡之间沟壑纵横,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村里还流传着一句民谣:“桃树窝,和尚头,十年九旱水如油,驴皮岩、乱石滩,土比纸薄鬼发愁。”

2011年,港口乡党委政府带领畈上村群众向石漠化荒山宣战,在外打工返乡的村民庞余良第一个站出来,流转荒山3000亩,开始栽树。

挖坑难、运苗难、浇水难,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每一个植树环节都充满挑战。为了将树苗运上山,庞余良用肩膀扛起一捆捆树苗,在陡峭的山路上艰难跋涉,肩膀被绳索勒出血印,汗水浸透衣衫,手掌也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渐渐地,他的坚持感动了乡邻。先是几位老人拄着拐杖来了,接着是壮年汉子们扛着锄头来了,最后连孩子们也提着水桶来了……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上百人,大伙儿齐心协力,挖坑、栽苗、填土、浇水,在荒山上书写着自己的信仰。

此后,每年开春,畈上村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种树,这似乎已成了一种“雷打不动”的传统。他们像一支无声的队伍,在石头山上播撒绿色的希望。挖坑时,铁锹与石块的碰撞声;运苗时,扁担吱呀吱呀的呻吟声;浇水时,水花溅落的叮咚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劳动乐章。

13年来,他们累计植树造林1.5万亩,当年种下的小树都已长成了参天大树,有的果树也早已挂果受益。

“看着这片林子一天天长大,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一样高兴。”村民庞四明说。2020年,庞四明将这片经济林承包,套种黄精、白芨等中药材,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有了树,这片土地再也没起过山火,盘根错节的树根箍住了土,近十年来也不曾发过山洪。为了铭记这段齐心造林的故事,村民们又将这里改名为“愚公岭”。

2022年,为了方便村民上山补种、浇水,把这片绿色完好地留给后人,港口乡党委政府又多方争取,在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修了一条直通山顶的旅游公路,每天慕名去愚公岭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眼下,该乡又在对愚公岭上的水电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谋划在山顶天然平台建设富氧露营基地。

记者手记:站在愚公岭的顶上,放眼望去,满目新绿,生机勃勃。这片绿海,承载着畈上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见证了他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

畈上村的绿色蜕变,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村民们用13年的坚守,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绿色传奇,为子孙后代留下了绿水青山,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能。

咸宁日报记者 马丽娅 实习生 方菲音 通讯员 黎萍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崇阳县烟草专卖局 “延时服务”暖人心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