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乐 摄
2月23日,气温回升。崇阳县港口乡畈上村,年近60岁的村民庞继平从县里买回一车树苗,喊上家人去后山栽树。
他家后山的入口处,一块硕大的石碑上写着“愚公岭”。山上,参天大树硬生生地从石头缝里挤了出来,形成了绵延不绝、广大茂盛的森林。
他告诉记者,这座山本名叫“逃鼠窝”,意为连老鼠都待不住的地方。村里人嫌难听,就改为“桃树窝”。
桃树窝是崇阳县面积最大的石漠化荒山,连片达2万亩。山上曾经乱石成堆、杂草丛生,山坡与山坡之间沟壑纵横,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村里还流传着一句民谣:“桃树窝,和尚头,十年九旱水如油,驴皮岩、乱石滩,土比纸薄鬼发愁。”
2011年,港口乡党委政府带领畈上村群众向石漠化荒山宣战,在外打工返乡的村民庞余良第一个站出来,流转荒山3000亩,开始栽树。
挖坑难、运苗难、浇水难,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每一个植树环节都充满挑战。为了将树苗运上山,庞余良用肩膀扛起一捆捆树苗,在陡峭的山路上艰难跋涉,肩膀被绳索勒出血印,汗水浸透衣衫,手掌也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渐渐地,他的坚持感动了乡邻。先是几位老人拄着拐杖来了,接着是壮年汉子们扛着锄头来了,最后连孩子们也提着水桶来了……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上百人,大伙儿齐心协力,挖坑、栽苗、填土、浇水,在荒山上书写着自己的信仰。
此后,每年开春,畈上村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种树,这似乎已成了一种“雷打不动”的传统。他们像一支无声的队伍,在石头山上播撒绿色的希望。挖坑时,铁锹与石块的碰撞声;运苗时,扁担吱呀吱呀的呻吟声;浇水时,水花溅落的叮咚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劳动乐章。
13年来,他们累计植树造林1.5万亩,当年种下的小树都已长成了参天大树,有的果树也早已挂果受益。
“看着这片林子一天天长大,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一样高兴。”村民庞四明说。2020年,庞四明将这片经济林承包,套种黄精、白芨等中药材,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有了树,这片土地再也没起过山火,盘根错节的树根箍住了土,近十年来也不曾发过山洪。为了铭记这段齐心造林的故事,村民们又将这里改名为“愚公岭”。
2022年,为了方便村民上山补种、浇水,把这片绿色完好地留给后人,港口乡党委政府又多方争取,在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修了一条直通山顶的旅游公路,每天慕名去愚公岭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眼下,该乡又在对愚公岭上的水电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谋划在山顶天然平台建设富氧露营基地。
记者手记:站在愚公岭的顶上,放眼望去,满目新绿,生机勃勃。这片绿海,承载着畈上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见证了他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
畈上村的绿色蜕变,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写照。村民们用13年的坚守,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绿色传奇,为子孙后代留下了绿水青山,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能。
咸宁日报记者 马丽娅 实习生 方菲音 通讯员 黎萍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崇阳县烟草专卖局 “延时服务”暖人心
咸宁新闻网讯通讯员张远杰、赵冬平报道:“我家上世纪80年代建的土木结构房子,因无钱年久失修,很不安全。年初,通羊镇党委...
咸宁网讯(通讯员罗小民、叶祥威)自主题教育启动以来,赤壁新店镇在全镇11个行政村先后以“屋堂夜话”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方...
近年来,厦铺镇党委政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了“村两委干部主动摸排研判上...
咸宁网讯记者姜明助报道:10月10日下午,市委书记孟祥伟到嘉鱼县开展下沉接访活动,面对面听取业主诉求,现场召集相关各方商...
春节临近,持续雨雪冰冻天气给交通出行、安全生产带来考验,也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连日来,受市委书记孟祥伟委托,市委...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周荣华报道:12月5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丁小强赴崇阳县,开展下沉接访活动。丁小强在崇...
咸宁网讯(记者马丽娅 特约记者汪佳 通讯员徐莉)崭新的楼房,整齐的路灯,前倚大路,后靠山坡,三三两两的人群不时传来阵阵...
座谈会上,刘复兴、刘超、谢亚芳、黄晖、陈中革等党外人士代表,分别围绕加大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保障力度、推进科研成果转化...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周荣华报道:10月2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远鹤和我市党外人士代表开展联谊交友活动,面对面交流座谈,...
咸宁网讯(通讯员镇治)10月24日,重阳节前一天,咸安区马桥镇为全体老同志送上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赢得一致点赞。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