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省内新闻 >> 正文

东湖评论:“新春第一会”让人看到武汉之重

来源:荆楚网 时间:2025-02-08 09:48

这个春节,高能的科技创新成果一直占据着热搜前列,创造出一波又一波话题,成为最富时代特色的年味。从春晚上扭秧歌的机器人,到话题度爆表的Deepseek,AI冲击着人们的感官和思维,扩展着生活想象力。——当人们都在谈论这些改变生活的高能科技时,一条新闻很让我感动:2月6日,在武汉市“新春第一会”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获得800万元奖励,并受聘为武汉科技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座城市的高层决策者,在“第一会”这个公众瞩目的高光时刻,以至高的奖励、最高的礼遇向站在C位的顶级科学家致敬。

读懂了这一系列“高”,就能读懂这座城市在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上的雄心。800万,这个比诺奖奖金高的大奖,宣示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价值观:科创高地之“高”,在人才之高,是众多如李德仁院士、李培根院士、张平文院士、尤政院士这样的科技“高人”挺起来的。人才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高科技人才云集,这也是武汉打造科创高地的最大底气。当地媒体在新闻中都写到一个细节,这个“新春第一会”,院士专家和企业家坐在会场第一排,对人才的重视,直观体现在这个C位。

当你我赞叹着AI的高能,被人工智能最新的应用突破所震撼时,武汉挺举着“高人”。——我的意思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很多时候关注和追捧的只是某一个具体的高科技成果,具象化的突破,明星式的炫酷应用,上天、入地、写深度文章。但每一个改变生活的重大应用,背后都有很多高人,正是这些高人组成的强大技术攻关团队、产业创新平台,推动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0到1的突破,让高能应用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也正是武汉“新春第一会”的高明之处,在普通人享用和赞叹着高科技应用时,这里在高能应用的源泉高处,如众星捧月般将高人捧在“城市的手心”,让科技创新的策源功能更加澎湃,支撑更多的“明星应用”去改变人们的生活!

将高能的AI应用与“武汉800万重奖院士”放在一起,不要认为这是牵强附会——每一项高科技应用背后,都融合着多学科、多领域、多产业科技创新的力量。就拿AI和李德仁院士来说,研究测绘的李院士近年来一直推动时空智能学,将时空信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度融合,驱动整个经济社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赋能万物互联,将创造多个万亿级新质生产力产业。当我们便捷地使用着智能应用,生活的AI度越来越高时,科学家们仰望着天空,在高处创造出一个个普通人看不见的突破,托举起下一波更高的智能。800万重奖院士,“新春第一会”聚焦高科技发展,C位留给高科技人才,与普通人对高科技应用的高度热情交相辉映,更凸显出打造国家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

一天太长,365天太短,只争朝夕,实际上,这是自2021年以来,武汉第四次在“新春第一会”上聚焦科技创新。比较特殊的是2022年,科创大会并不在新春,而是放到了7月,因为那一年“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于当年5月获批。连续四年的“第一会”聚焦科创,既体现了武汉一以贯之的发展定力,更体现了这座城市择高而立的战略视野: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芯片,只有站在科技创新的高地上,一座城市才能把握未来。就像“800万重奖高能院士”所体现的,只有把人才捧在城市的手心,创新不断源流,那些惠及亿万公众生活的科技应用才会不断出现。

大武汉以大江大湖闻名于世,而如今正以“大科技”“高科技”的形象刷新着这张名片。细心人能够注意到,在全球华人瞩目的央视春晚舞台上,武汉作为分会场的“第一眼”亮相,不是古老的黄鹤楼,不是沸腾的江汉路,甚至也不是明珠般的长江之滨,而是光谷星河广场,一束向着未来的光——这是更有时代特征的高科技“武汉味”。还记得去年9月14日那场照亮了半个武汉的烟花秀,那璀璨的烟花,现代的科技手段和艺术形式,点亮的不仅是长江,更有过去看不见的文化天空和未来视野。以古老的长江为媒,让人们看到了这个科创高地之高。

英雄的城市,赋予着英雄以更现代和深层的意义,努力当一个站在高地上的“科创英雄”。去年,武汉经济总量突破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城市能级跨越提升,其中科技创新是武汉城市能级跃升的关键要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武汉位列科技创新集群全球第13、全国第5。《自然》杂志发布的《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武汉位列全球第9、全国第5。武汉受益于科技创新,闻名于科技创新,所以对科创有着格外的重视,视科创人才为城市英雄。

我一直有种感觉,武汉虽不是最有钱的城市,但在对待人才和科技创新上,却最舍得花钱,常有一掷千金的大手笔。不惜千金奖人才,不拘一格引人才,不设上限挺科创,此次不仅有800万重奖院士,还有各种“企业培育计划”,比如对企业牵头承担的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给予单个项目最高2000万元支持;世界500强企业在汉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可给予最高1亿元引导支持!——其实,这些只是看得见的、最容易被媒体捕捉到的数字,背后是一座城市系统性地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上的超常努力。正是这种努力,让武汉能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打造“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创新增长极和科技策源地。

大国重器,人才托起,科创高地,非有高楼,乃有高人。科技人才的高度,科技创新的高度,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高度,武汉“新春第一会”,让人们看到了武汉之高,更看到了武汉之重!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曹林(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李殿勋:坚持内外并重五措并举 努力推动高水平开放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DeepSeek眼中的支点湖北是这样的!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