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周阳 通讯员卢田中
一本不动产权证书,承载着怎样的民生期待?在咸安区,它是农民手中土地“生金”的凭证,是市民办证“少跑腿”的便利,是群众难题得到化解的笑容。作为湖北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先行试验区,该区始终以“保护产权、服务民生”为初心,以“改革创新、数字赋能”为引擎,用一本本红色证书,记录着发展的脚步、服务的变革,更见证着万千家庭的幸福变迁。
见证田野“新生机”:
土地有“身份证”,农民添“底气”
“有了这本证,土地能‘生金’,日子更有奔头!”作为全国首本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的领取者,咸安区汀泗桥镇程益桥村村民江维激动地说。
这背后,是咸安区针对农村土地权属不清、流转难等问题,创新推出的“四权分置”登记模式(承包权、经营权、使用权、收益权分项确权),通过精准测绘、权属核查、公示确认等环节,为每一块承包地标注清晰“身份”,让农民“模糊权益”变为“法定资产”。
改革释放出巨大红利:超6万户农民凭证书实现土地流转、抵押融资,催生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200余家,带动农业产值年均增长8%以上。这一“确权—登记—流转”模式,已被全国30余个城市借鉴推广,成为可复制的“咸安样板”。
见证办事“新速度”:
数字“跑流程”,业务“指尖办”
在咸宁市民之家不动产登记大厅,智能叫号系统精准分流人群,人脸识别技术实现“无感认证”,自助打证机24小时“待命”;而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或村湾服务点),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办理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建房办证等登记业务。
在新建商品房领域,“交房云办证”“验登合一”“交地即交证”等改革全面铺开,9700余户业主收房当日同步拿到产权证书,办证周期从原30天缩短至现只需2小时,企业办事成本降低40%。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不仅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更让不动产登记真正迈入“指尖时代”。
见证民生“新温度”:
服务“送上门”,难题“解到底”
不动产登记的“温度”,藏在细节里,落在行动中。咸安区组建“党员先锋队”“宁姐姐志愿服务队”,针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首席服务员”帮办制度年均提供服务2600人次。
陶元小区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248户居民十年无法办证。咸安区不动产登记中心联合多部门攻坚,通过竣工验收、资产清查、纠纷调解等措施完善手续,最终为业主颁证,兑现“民生承诺”。
此外,“周末不打烊”“进小区办证”等服务惠及万余户家庭,“一个电话,服务到家”的承诺让窗口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未来,咸安区将继续深化农村产权改革、拓展数字应用、推进“跨省通办”“跨域产权服务”,让每一本证书都成为民生幸福的“见证者”,书写更温暖的“咸安故事”。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横沟桥镇“桂乡管家” 解民忧促园建,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下一篇:
咸安法院巧解两起土地出让金纠纷 1300余万元全额缴入国库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黄兰芬通讯员徐文峰)据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统计, 1-10月,市城区受理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85355件...
咸宁网讯通讯员但敏报道:“以前办理个人二手房买卖业务时,要在税务、不动产中心、房管局这几个单位来回跑。今年10月,赤壁...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黄兰芬通讯员胡华)日前,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组织20余家房企代表就如何进一步优化不动产登记相关工作...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原子通讯员黄火进)12月18日晚上6时许,随着工作人员轻点鼠标,我市第一份抵押登记电子证明在市政府...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黄兰芬)记者日前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获悉,去年我市城区不动产登记业务量大幅增长,市城区受理各类...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恬1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19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市《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审批改革事项》...
另悉,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正在积极提升与市政府大数据中心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力争打通全市不动产登记部门与税务部门数据共享网...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焦姣报道:近日,一网民在咸宁网络问政平台上发帖咨询,自家在咸安区妇幼保健院附近有一幢私房,...
咸宁网讯通讯员吴义明报道:经过三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筹备, 7月17日,通城县不动产登记在全市县级部门率先实现“一窗联办”。...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黄兰芬徐文峰)日前,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组织市城区40多位职工开展了以“立足本职、真情服务”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