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咸安新闻 >> 正文

项目破局 机制护航 创新提质 咸安打出耕地保护“组合拳”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7-23 08:27

夏日的咸安区双溪桥镇毛祠村,连片玉米随风起伏、陆续成熟,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摘棒、剥皮、脱粒、秸秆还田等一气呵成。以前,这里是碎片化的撂荒山坡地,通过实施“山上换山下”林耕置换项目,改造成连片耕地,成为生机勃勃的沃土。

毛祠村村民陈四清表示,他曾在5亩地里种杉树,十余年只卖了几百元,如今除了每亩200元的地租收益,还能在基地务工,年收入2万多元。村党总支书记陈邦胜介绍,流转土地让村民年收租金80万元,村集体服务费年收入16万元,带动100余户农户通过务工增收150万元,2024年复耕地块农业收入达963万元。

毛祠村的变化,是咸安区以“三大项目”拓空间、“三大机制”强保障、“四大举措”促长效,筑牢耕地保护屏障的生动写照。数据显示,该区以双溪桥镇毛祠村为“山上换山下”试点,解决林地和耕地“空间错位、功能错配”问题,推动连片耕地8425亩,新增耕地6000亩,目前在双溪桥镇全镇推进,并在全区推广。

实施三大项目,为耕地保护拓展有效空间。咸安区在开展“山上换山下”试点的同时,全力推动向阳湖、高桥镇、横沟桥镇杨畈村和孙田村4个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其中向阳湖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入选2024年全省优秀范例,增加水田5632亩。此外,策划淦河下游、北洪港、官埠桥镇紫潭村等山水项目,带动周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

健全三大机制,为耕地保护筑牢坚实保障。咸安区建立动态督办机制,实行“周通报、月汇总、季督办”机制,区委书记每周通报整改进度,区长约谈滞后单位,季度联合督查严格兑现奖惩;建立数字监测机制,组建咸安国空智眼,在全区布设20个无人机场,定期梳理、分析、巡查、监测,及时做好新增耕地的种植与管护工作;建立激励引导机制,按照1200元/亩安排整改经费,全区累计投入金额2亿元,双溪桥镇获100万元奖励,充分调动了各乡镇的积极性。

创新四大举措,为耕地保护注入持久动能。咸安区首创编制农业空间布局规划(即耕地保护规划),精准研判产业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空间冲突,防止地类之间来回“拉抽屉”。该区利用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平台,整合坡度25°以下地块,对现状耕地情况、耕地流失情况、耕地潜力情况进行大起底,精准掌握耕地“家底”,制定恢复方案。

同时,咸安区实施耕地连片种植,将整治后集中连片和适机化的耕地统一流转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探索解决“谁来种、种什么、谁来管”问题,2024年新增耕地2.1万亩,90%以上实现连片经营。构建资金良性循环体系,一方面形成“资金投入耕地保护-生成耕地指标-指标交易换回资金-再投入耕地保护”循环,另一方面推动耕地保护与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又强化耕地保护,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2024年,咸安区争取各类资金超4亿元,实现资源价值高效转化。

从项目破局到机制护航,再到创新提质,咸安区以系统思维织密耕地保护网,让这片沃土持续孕育丰收的希望,为粮食安全筑牢坚实根基。

(记者 周阳  通讯员 罗玲)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温泉街道岔路口社区 暑期课堂陪孩子 探索科学奥秘
下一篇: G351改扩建工程建设“热”潮涌 明年12月路面主线贯通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