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咸安区双溪桥镇毛祠村,连片玉米随风起伏、陆续成熟,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摘棒、剥皮、脱粒、秸秆还田等一气呵成。以前,这里是碎片化的撂荒山坡地,通过实施“山上换山下”林耕置换项目,改造成连片耕地,成为生机勃勃的沃土。
毛祠村村民陈四清表示,他曾在5亩地里种杉树,十余年只卖了几百元,如今除了每亩200元的地租收益,还能在基地务工,年收入2万多元。村党总支书记陈邦胜介绍,流转土地让村民年收租金80万元,村集体服务费年收入16万元,带动100余户农户通过务工增收150万元,2024年复耕地块农业收入达963万元。
毛祠村的变化,是咸安区以“三大项目”拓空间、“三大机制”强保障、“四大举措”促长效,筑牢耕地保护屏障的生动写照。数据显示,该区以双溪桥镇毛祠村为“山上换山下”试点,解决林地和耕地“空间错位、功能错配”问题,推动连片耕地8425亩,新增耕地6000亩,目前在双溪桥镇全镇推进,并在全区推广。
实施三大项目,为耕地保护拓展有效空间。咸安区在开展“山上换山下”试点的同时,全力推动向阳湖、高桥镇、横沟桥镇杨畈村和孙田村4个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其中向阳湖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入选2024年全省优秀范例,增加水田5632亩。此外,策划淦河下游、北洪港、官埠桥镇紫潭村等山水项目,带动周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
健全三大机制,为耕地保护筑牢坚实保障。咸安区建立动态督办机制,实行“周通报、月汇总、季督办”机制,区委书记每周通报整改进度,区长约谈滞后单位,季度联合督查严格兑现奖惩;建立数字监测机制,组建咸安国空智眼,在全区布设20个无人机场,定期梳理、分析、巡查、监测,及时做好新增耕地的种植与管护工作;建立激励引导机制,按照1200元/亩安排整改经费,全区累计投入金额2亿元,双溪桥镇获100万元奖励,充分调动了各乡镇的积极性。
创新四大举措,为耕地保护注入持久动能。咸安区首创编制农业空间布局规划(即耕地保护规划),精准研判产业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空间冲突,防止地类之间来回“拉抽屉”。该区利用自然资源时空大数据平台,整合坡度25°以下地块,对现状耕地情况、耕地流失情况、耕地潜力情况进行大起底,精准掌握耕地“家底”,制定恢复方案。
同时,咸安区实施耕地连片种植,将整治后集中连片和适机化的耕地统一流转给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探索解决“谁来种、种什么、谁来管”问题,2024年新增耕地2.1万亩,90%以上实现连片经营。构建资金良性循环体系,一方面形成“资金投入耕地保护-生成耕地指标-指标交易换回资金-再投入耕地保护”循环,另一方面推动耕地保护与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又强化耕地保护,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2024年,咸安区争取各类资金超4亿元,实现资源价值高效转化。
从项目破局到机制护航,再到创新提质,咸安区以系统思维织密耕地保护网,让这片沃土持续孕育丰收的希望,为粮食安全筑牢坚实根基。
(记者 周阳 通讯员 罗玲)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温泉街道岔路口社区 暑期课堂陪孩子 探索科学奥秘
下一篇:
G351改扩建工程建设“热”潮涌 明年12月路面主线贯通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柱通讯员吴震宇李攀龙23日,记者走进赤壁市神山镇文清村金果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果园基地,蓝天白云下,...
18日,崇阳县白霓镇桥头村湖北中健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就业扶贫车间内,村民苏林美正在缝制医用手术片。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红...
5月22日,赤壁市官塘驿镇龙凤山村益亩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当地农户正在地里劳作。
咸宁网讯记者李嘉、见习记者刘珊珊、通讯员程懿蓉报道:6月8日,通城县委组织部联合通城县人社局,在麦市镇广场举行第六期支...
咸宁网讯记者黄柱、特约记者童金健、通讯员王凤报道:8月26日,太阳刚刚升起,赤壁市神山镇李家村69岁的村民方安心步行不到2...
四……”8月31日上午,崇阳县白霓镇杨洪村旧小学操场上, 6组67岁的吕正良老人和老伴吴炎香手捧两沓钞票,开心地数了起来。近...
近日,在咸安区汀泗桥镇古塘村23组,一望无垠的稻田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微风推开金色的稻浪,稻香扑面而来。”在今年汛期灾后...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毛亚轩)11月7日,位于咸安区贺胜桥镇桃林村的梓山湖多彩农谷内,数名农户正在种植农作物。桃林村主...
3月29日,咸安区向阳湖镇祝垴村圆满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工人们在加冰袋、装盒、打包,榴莲蛋糕准备装车发货。咸宁日报全媒...
”谈及未来发展方向,许安平说,依托鹏利油茶有限公司、兴兴农场发展的带动作用,引导群众向现代农业产业要效益,从而实现乡...